前沿科技
-
波士頓動力交付測試大黃狗機器人 能夠攀爬、跑步等動作
從2019年9月開始,波士頓動力公司已開始向早期用戶交付Spot Mini。根據該公司的說法,自那時起,“用戶一直在該平臺上構建軟件應用程序和定制負載,涵蓋了包括建筑、能源公用事業、公共安
-
世界最大望遠鏡捕捉到最高清太陽圖像 仿佛是流動的黃金
2020年1月30日,位于夏威夷的太陽望遠鏡DKIST捕捉到迄今為止最清晰的太陽表面圖像。高清圖像里,太陽仿佛是流動的黃金,展現出太陽作為等離
-
日本團隊發表研究結果稱太陽表面可能會連續發生諸如太陽耀斑等的劇烈爆發活動
研究團隊對從日本秋田、山形兩縣交界處的鳥海山出土的杉樹年輪中含有的碳14進行了詳細研究。據稱,碳14的增加在公元前665年至公元前662年最長持續了41個月,與公元775年和公元994年相比持續
-
澳團隊研發出高效鋰硫電池 充電一次可為智能手機供電5天
報道指出,大多數商用電池都是鋰離子電池,但是鋰硫電池長期以來一直很有吸引力,因為它們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動力。因此,團隊重新配置了硫陰極的設計,在粒子之間建立粘結,以適應
-
美最新報告指出:中美之間的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差距正迅速縮小
NSB主席、塔夫茨大學計算機科學家黛安·索瓦因則認為,其他創新強國的出現“可能是好事,因為新知識讓所有人受益”。但她同時指出,美國在許多重要指標上仍居世界領先地位,這些指標包
-
日觀測到來自小行星的流星 有助研究保護地球免于天體撞擊
該近地小行星是大小兩個天體彼此互相圍繞的雙小行星。研究小組推測其原本為一個天體,由于自轉速度加快一分為二,分裂時期至今不滿一萬年。如小行星分裂時釋放出流星體,則與此次計算
-
美國公司商用智能機石墨烯電池 充放電循環次數可達1500次
Real Graphene透露,正與制造商、移動電源企業進行洽談以獲得足夠的訂單,按照目前進展,可能需要1年的時間來推進量產。另外,Real Graphene自行出品的石墨烯充電寶已經在美亞開賣,10000mAh,配6
-
SpaceX載人龍飛船首次載人任務預計將于第二季度進行
馬斯克表示,龍二飛船第一次真正載人的飛行可能在今年第二季度,即4月至6月之間進行。他說,獵鷹九號火箭和一個新的龍二飛船將于2月底在佛羅里達準備就緒,但是安全檢查還需要一段時間
-
中國研究人員在單層石墨烯力學性質研究中取得進展
實驗結果表明,通過化學氣相沉積制備的高質量單層石墨烯在拉伸條件下可實現高達5%的完全可回復彈性變形,其斷裂應變更達到約6%;同時,其彈性模量接近于理論值約1000兆帕,而抗拉強度達到
-
我國完成無拖曳控制技術飛行驗證 讓衛星"超靜超穩"
無拖曳控制分為加速度模式與相對位移模式兩類。加速度模式無拖曳控制技術,可應用于地球和地外天體等復雜引力場的空間探測;位移模式無拖曳控制技術,則可應用于引力波探測及等效原理
-
英綜合57份研究報告認為 氣候變化“無疑”正在增加世界各地發生野火的風險
澳大利亞總理斯科特·莫里森與能源和減排部長安格斯·泰勒此前曾表示,澳大利亞無須通過更激進的減排措施阻止全球變暖,且已實現2020年減排目標。此言論遭到氣候抗議者的批評。
-
科學家用塑料打造18K金 密度只有1.7克每立方厘米
什么是K金呢?K金是指黃金和其他金屬熔煉在一起的合金。K金表示黃金的純度,18k金即黃金占比75%,其余25%為鎳、銀等其它貴金屬。由于K金造價低廉而且佩戴舒適受到人們的喜愛。
-
中國成功發射首顆通信能力達10Gbps低軌寬帶通信衛星
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航天三江集團所屬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研制的一款小型固體運載火箭,采用國際通用接口,主要為低軌小衛星提供發射服務,具有入軌精
-
中國天文學家首次實現類星體幾何距離測量
在GRAVITY團隊發布類星體3C 273的干涉觀測結果后,王建民團隊敏銳地意識到兩套獨立觀測數據之間的互補性:GRAVITY觀測的是寬線區的張角,而反響映射觀測的是物理尺寸,二者結合可實現高精度
-
中國科學家實現電催化高效分解硫化氫制氫
鄧德會團隊開發了一種新型的鎧甲催化劑。該催化劑在電催化硫化氫體系中,展現出了優異的催化活性和穩定性。相同電壓下,其電流密度可達貴金屬鉑碳催化劑的兩倍,并遠高于其他貴金屬、
-
美歐擬攜手發射新衛星 監測地球海平面上升和其他海洋變化的情況
航天器將停留于地球上方1300公里處,向地球表面發送脈沖,并測量它們返回衛星所需時間,這一過程可以測量沿途有多少水蒸氣。同時,航天器將使用GPS和地基激光器以及一個特殊網絡給自己
-
“張衡一號”衛星數據加入全球地磁場參考新模型
中國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總工程師、“張衡一號”衛星工程首席科學家申旭輝介紹,2018年初,“張衡一號”衛星順利發射入軌并在軌穩定運行,首次獲取了中國首批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全球
-
美國研究人員利用非洲爪蛙的干細胞 創造出史上首個“活的微型機器人”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美國研究人員利用非洲爪蛙的干細胞,創造出史上首個活的微型機器人,有兩條短腿,能靠自己的力量活動。據報道,研
-
印度擬明年底執行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 中國專家稱難度大
西萬說,盡管這4人都將接受全面訓練,但在首飛任務中,很可能僅1人進入太空。他指出:“我們正在設計的任務是讓3人在近地軌道停留7天。但最終我們派2人還是1人,在軌道上停留7天還是1天
-
跟蹤“朱諾號” 尋找行星探測新方法 未來有哪些應用的方向?
據悉,我國深空網于2012年初步建成,佳木斯深空站、喀什深空站投入運行,重點支持了嫦娥三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任務等深空探測任務。為驗證我國深空網的跟蹤測量能力,并獲取行星無線
-
美擬建新對撞機探究質子“內心”奧秘 將于2030年運行
達巴爾說,為決定EIC“花落誰家”,能源部官員成立了一個獨立的EIC選址委員會,權衡了諸多因素,包括建造成本等——質子加速器通常比電子加速器更大且更昂貴,布魯克海文實驗室最終中選
-
2019年德國風力發電量約為127TWh 首次成為德國最強勁的能源來源
2019年德國的煤炭發電量大幅下降。其中褐煤的凈發電量為102 2 TWh,比2018年下降了29 3TWh,下降幅度達22 3%。硬煤的凈發電量為48 7TWh,比2018年下降了23 7TWh,下降幅度為32 8%。與此同時,2019年德國
-
SpaceX本月18日進行載人飛船首飛前最后一次重大測試
目前,SpaceX仍然希望相關的載人飛行任務(任務名為Demo 2)將在2020年初進行。你可能不必等很長時間就能看到該公司全面參與美國載人航天飛行。屆時,美國宇航局將會在航天飛機計劃終止之后,
-
我國空間站系統完成試驗核心艙正樣產品生產 正在開展總裝集成測試
會議要求,要充分認清航天質量嚴峻形勢,警醒反思重大任務失利教訓,重視任務成功背后的險情;要統一思想進一步提高站位認識,提升對空間站任務的政治定位,心無旁騖、全力以赴抓好空
-
NASA發現首個可能適合人類居住的系外行星 離地球“僅”100光年
TOI 700d從恒星那里接收的能量,大約是地球從太陽接收能量的86%。天文學家認為,該行星是“潮汐鎖定”(tidally locked)的,這也就意味著,它的某一面總是在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