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科技
-
天文學家利用引力微透鏡技術 發現了一顆極其罕見的“超級地球”
主要研究人員、新西蘭坎特伯雷大學天文學家安東尼奧·赫連納·馬丁與邁克爾·阿爾伯一直與國際團隊進行“超級地球”相關研究。此次,研究團隊利用來自智利、澳大利亞和南非的3臺望遠
-
德以公司合作計劃于2022年底啟動商業登月著陸任務
OHB高級項目經理盧茨·里克特在5月12日舉行的歐洲月球研討會在線會議上表示,IAI已經汲取了“創世紀”登陸失敗的教訓,更改了設計,其中包括更改航空電子設備和飛行軟件,以預防導致“創
-
外媒:NASA新任務或可能會意外引發有史以來第一場人造流星雨
“DART項目也可能是第一個由人類帶來的到達地球的流星體,是人類在小行星上活動的一個測試案例以及它對流星體環境和航天器撞擊風險的終極貢獻。”研究人員稱,
-
Model X成SpaceX官方座駕 將送NASA宇航員到發射臺
5月27日,美國宇航局的宇航員鮑勃·貝肯和道格·赫爾利計劃登上SpaceX公司的龍二飛船,該飛船將由一枚高聳的獵鷹九號火箭發射進入軌道。如果成功,這次代號為Demo-2的測試飛行將標志著Space
-
大流量泵站關鍵技術突破瓶頸 已上崗南水北調工程百余泵站
科研團隊憑借豐富的前期“實戰”經驗,在國內率先提出了“流道三維優化設計方法”,并建立了基于計算流體動力學的進、出水流道三維優化設計理論與方法,發明了水力性能優異的大流量泵
-
廣汽新能源率先搭載石墨烯電池 僅需8分鐘就可將電池充電至85%
據悉,基于廣汽三維結構石墨烯(3DG)材料而研發的“超級快充電池”已經完成電芯、模組、電池包樣件的測試工作,并搭載整車進行了裝車大功率充電測試,電池壽命和安全性均已達到使用標準
-
索尼AI將與全日空合作開發下一代遠程控制機器人
索尼AI成立于2020年4月1日,以“用AI激發人類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為使命。索尼AI將尖端AI研發與索尼的成像和傳感技術、機器人技術以及電影、音樂和游戲等娛樂內容IP相結合,推動發展索尼所
-
蘋果沉浸式VR技術獲專利 為自動駕駛汽車而設計
VR技術模擬外界環境的應用還能讓乘客減少對車內真實環境的感知,車內乘客可通過佩戴VR技術頭盔提升在車內的駕駛感覺,體會到更寬敞和明亮的車內空間,即使這種感覺是虛幻的。此外,這
-
研究人員成功研發出基于不溶性有機負極材料的新型鎂基雙離子電池
與傳統的無機電極材料相比,有機電極材料由于其官能團與離子之間的溫和氧化還原反應,表現出極具潛力的儲鎂能力。同時,如能結合雙離子電池的工作機制,利用陰離子插層石墨正極的高反
-
我國研制出天然納米纖維素高性能結構材料 密度僅為鋼的六分之一
研究發現,這種材料的輕質高強韌特性主要來自材料微米級層狀結構和納米三維網絡結構設計。纖維素納米纖維內部高度結晶可以提供極高的強度,纖維之間通過大量氫鍵等可逆相互作用網絡進
-
美科學家團隊發現微生物可以在100%的氫氣環境中生存和生長
此次,麻省理工學院行星科學家沙拉·賽格及其同事,利用大腸桿菌和酵母——分別代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在實驗室內做了生長實驗。他們將培養的大腸桿菌和酵母暴露在100%的氫氣氛圍下,
-
宇宙學家們利用引力透鏡 重新確定了宇宙物質的密度和結構
新研究利用引力透鏡效應確定了物質的密度和結構,并指出:當宇宙高質量物體偏轉來自星系的光線時,這些星系會以扭曲的形式出現,與地球上實際觀察時的位置不同,基于這一效應,科學家
-
荷蘭科學家發現一條已在火星上流淌了十多萬個地球年的河流首個證據
研究小組利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火星偵察軌道器上搭載的超高分辨率成像科學實驗照相機提供的衛星數據發現了該露頭,這個照相機以25厘米 像素的分辨率拍攝火星圖像。
-
蘋果新專利顯示未來蘋果汽車擁有可隱藏的車載顯示屏
蘋果公司持續致力于開發自己的汽車,與過去發布的那些專利一樣,蘋果似乎正在對車輛設計中使用的標準元素進行激進的重新設計,這可能會導致
-
谷歌利用AI可在6小時內設計芯片 強力碾壓集成電路設計專家
我們的目標是將PPA(功率、性能和面積)降到最低,我們表明,在6個小時內,我們的方法可以產生出在現代加速器網表上的超人類或可比性的安置,而現有的基線需要人類專家在循環中進行,需要
-
SpaceX成功發射第七批60顆星鏈衛星進入軌道 總數達422顆
SpaceX星鏈互聯網的目標是在明年將其服務擴展到全球客戶,這將需要其發射更多的衛星。最終,該公司提交的文件顯示,根據需求和性能,它可能發射1 2萬至4 2萬顆小衛星,以建立最終狀態的太
-
三星利用5G毫米波實現創紀錄8.5Gbps傳輸速率
三星負責網絡業務的高級副總裁Hyunho Park說:“在推進5G毫米波技術方面,三星將繼續走在前列。這一成功的演示證明了毫米波提供新型商業用例和為移動運營商打開機會的潛力。我們期待著在
-
RealAI推出可在線測評算法模型安全平臺 相當于人工智能時代的“殺毒軟件”
田天解釋,對抗樣本原本是機器學習模型的一個有趣現象,通過在源數據上增加人類難以通過感官辨識到的細微改變,讓機器學習模型接受并做出錯誤的分類決定。但是經過不斷升級演化,對抗
-
廣東研制出多款可反復使用的口罩 防護效果好
聚四氟乙烯過濾膜和重離子微孔膜具有納米級的孔徑,能有效隔離細菌和病毒,并具有耐高溫特點。“采用聚四氟乙烯過濾膜或重離子微孔膜替代熔噴布制造可重復使用口罩,可用沸水浸泡清洗
-
阿里達摩院研發全新ISP處理器 保障自動駕駛車輛在夜間擁有更好的“視力”
達摩院介紹,自研ISP處理器使得車載攝像頭在白天和夜間的圖像識別能力大幅提升。根據達摩院自動駕駛實驗室的路測結果顯示,使用達摩院ISP處理器,車載攝像頭在夜間這個最富有挑戰的場景
-
研究人員利用可以吸收太陽光的材料研發出正極 可使鋰空氣電池在低溫下工作
南京大學研究人員Haoshen Zhou及其同事,開發了嵌入混合釕納米結構的多孔正極,使鋰空氣電池能在超低溫度下工作。在這一關鍵組件中,納米結構排列可引發等離子體增強太陽光熱效應。換句話
-
NASA公布建立月球永久基地計劃細節 三大要素最關鍵
月球基地表面棲息地:可以作為更持久的固定居所,充當宇航員在月球表面短期停留的家園。這類設施可以同時容納四名宇航員,雖然可居住移動平臺將是月球表面任務的主要活動場所,但環繞
-
小小攝像頭帶來大隱患 物聯網安全防護能力待提升
但你的安全感有可能被擊得粉碎,不間斷曝出的案例告訴大眾這樣一個事實,攝像頭是那么容易被攻擊或挾持,擔心個人隱私被侵犯的“攝像頭焦慮癥”就這樣找上你。
-
制備抗氧化活性更優的復合納米藥物 為缺血性腦卒中治療提供了新思路
研究人員在納米二氧化鈰表面“原位生長”沸石咪唑骨架(ZIF),利用二氧化鈰和ZIF兩種納米材料相輔相成的效果,形成具有優秀自由基清除能力的二氧化鈰 ZIF復合納米體系。該體系通過在二氧化
-
中國科學家首次系統完成可可西里主要湖泊水深測量
“科考分隊由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等5家單位28人組成,2019年10月15日由青海省境內沱沱河以北的二道溝進入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歷經32天,全程1400公里,考察路線覆蓋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