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科技
-
NASA發布系外類地行星Kepler-1649c的藝術渲染圖
雖然NASA已經了解到了關于它所發現的許多系外行星的各種情況,但仍有很多東西有待發掘。這些行星的認識,更多的時候是基于對其恒星的光的探測,當行星在天體前經過時,光會短暫地消失
-
中國科學家在深海熱液區首次觀測到氣態水存在的證據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人員在深海熱液區,通過“發現”號高清攝像頭發現由大量“蘑菇型”熱液煙囪結構形成的倒置湖。湖內充滿大量閃閃發光的水體。這是由于巨大的溫度、密度差異形
-
科學家研發刺激迷走神經的新方法 有望緩解疼痛
通過從背后用光照耳朵,可以看到血管。然而,神經纖維卻沒有顯示出來。通常情況下,醫生會根據以往的經驗估計出它們的位置。考慮到這一點,來自維也納工業大學和維也納醫科大學的一個
-
?古老盤狀星系Wolfe Disk的形成時間比以前認為的要早45億年
不知何故,Wolfe Disk在大爆炸后15億年后形成了盤狀,這比想象中的要早45億年。這一發現表明,有未知的生長過程在起作用。“我們認為Wolfe Disk主要是通過冷氣體的穩定增殖而增長的,”該研究
-
香港科大設計出世界首個3D人工眼球 預計將在5年內讓數百萬人重見光明
與此同時,這種人工視網膜還對可見光譜內所有頻率光都敏感,它在受到光刺激后的短短19 2毫秒內做出響應,然而在23 9毫秒內恢復無效狀態,與人眼視網膜中感光細胞40-150毫秒的相應和恢復時
-
科學家們解開一些珊瑚“受壓時”會變色的謎團
研究人員 J?rg Wiedenmann和Cecilia D’Angelo 在《對話》中寫道,一些珊瑚似乎有一種非常豐富多彩的保護自己的方式,一旦海水恢復到正常溫度,它們就會加速恢復。他們在研究開始時,試圖確定為
-
馬斯克:下一代電動跑車Roadster將使用SpaceX的火箭推進器
此前,特斯拉首席設計師弗朗茨?馮?霍兆森(Franz von Holzhausen)表示,這款全電動超跑自問世以來一直處于進化過程中,這些變化將使這款量產版跑車無論從哪方面看都比原型車更好。
-
SpaceX下周首次載人飛行:兩名宇航員完成最后一次登船彩
在驅車20分鐘到達發射臺后,赫爾利和貝肯乘坐電梯到達80米高火箭發射架頂部,穿過一條15米長的宇航員通道,登上了SpaceX公司研制的“龍二飛船”。他們被綁在座位上,按照與發射日相同的時
-
科學家發現對身高影響最大的基因變體 降低身高還有疊加效應
為了進一步了解基因對身高的影響,哈佛醫學院等多個研究機構組成的團隊將焦點集中于世界上最矮人群之一——秘魯人。秘魯男性的平均身高為1 65米,而女性的平均身高是1 53米。與平均身高
-
澳大利亞巨型動物滅絕 或因氣候變化而非人類活動
為了解4萬年前巨型動物生活的環境,研究人員對昆士蘭州南沃克溪遺址及挖掘出的化石展開了長達10多年的分析研究。研究人員斯科特·霍克納爾表示,在6萬到4萬年前,南沃克溪遺址至少生
-
天文學家發現首顆帶有類似彗星尾巴的木星小行星
ATLAS在2019年中首次發現了2019年LD2號小行星。仔細觀察和后來的圖像突出了這顆小行星的尾部充滿了塵埃和氣體。這顆小行星在2020年4月通過了視線,并在2020年4月重新出現。這些觀測結果表明,2
-
NASA宣布將于10月20日讓OSIRIS-REx在Bennu進行首次TAG采樣任務
自2018年12月以來,OSIRIS-REx一直在繞著Bennu運行、收集數據。研究人員通過這些數據確定下收集樣本的最佳地點以及一些備用地點。今年4月,NASA為其計劃的樣本采集進行了一次預演。
-
科學家研發半機械義眼 功能和結構與人類有許多共通之處
研究人員已將研究成果發表在《新科學家》雜志上。他們表示,半機械義眼不僅僅是外表上的相似,在某些方面,它的表現甚至比人類的眼睛更好。半機械義眼的響應頻率和人類眼睛的可見光光
-
最新發現: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小行星的誕生
研究小組發現的是云層中出現了一個亮黃色的“扭曲”,其距離恒星的距離就像海王星距離太陽一樣遠。這樣的“扭曲”暗示了“幼年”行星的通過。“從行星形成的一些理論模型來看,這種扭
-
南極洲的怪異“綠雪”將隨著世界氣候變暖而蔓延開來
這種“綠雪”出現在海岸線上。“它們生長在‘較溫暖’的地區,在11月至2月的南半球夏季,平均氣溫剛剛超過零攝氏度,”劍橋大學在周三的一份新聞稿中說。附近的企鵝聚居地似乎在海藻群
-
新一代VDES海上寬帶通信產品 助力海上通信技術由2G邁向3G時代
記者了解到,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遨海通通信產品系列(VDES)是國際海事組織提出的針對目前海事領域廣泛使用的AIS(船舶自動識別系統)的升級換代技術。遨海通是國際海事組織制定的下一代海上數
-
5G加速全球液冷數據中心發展 國內廠商或彎道超車
知名市場研究機構ResearchAndMarkets指出,液冷數據中心的技術浪潮將鼓勵專業液冷技術供應商與原始設備制造商合作,以改善他們的產品。根據《2020年中國數據中心行業發展洞察報告》,獨立第
-
最新研究:泥漿在火星表面低壓低溫條件下的流動行為 或類似于地球上的熔巖流
研究人員稱,火星表面分布著成千上萬的火山樣地貌,上面還有類似熔巖的流體,有些被認為來自于巖漿的火山作用。這些地貌多見于被沉積物覆蓋的地形,這些地方曾被認為存放有古洪水,而
-
SpaceX“星鏈”衛星第八次發射被推遲 將在5月19日重新發射
SpaceX“星鏈”項目的最終目標是,為全球客戶提供低成本、高速的寬帶連接,其具體目標是為那些目前由于地理位置偏遠而無法獲得可靠或高質量網絡接入的客戶提供服務。
-
新型高糖度栽培模式使番茄糖含量提高60%
20年來,該課題組對高糖度番茄的栽培技術和生理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研究,在國內首次確定了番茄產量和品質兼顧的限根栽培和調虧灌溉調控技術,將可溶性固形物從5%提高到8%以上,建立了適合
-
我國科學家提出4.4億年前地球生命大滅絕新機制
“簡單來說,氣溶膠層會‘截留’太陽熱量,使地球變冷。但一段時間后,氣溶膠層中的硫酸鹽會‘掉落’到地面,火山釋放的溫室氣體占據上風,又會使地球急劇變暖。”沈延安說,正是這“
-
我國科學家首次獲得境外喀喇昆侖山脈深冰芯和湖芯樣本
在巴基斯坦空間與上層大氣研究委員會的協助下,考察隊一行10余人,前往喀喇昆侖吉爾吉特—巴爾蒂斯坦地區比阿佛冰川(Biafo)、Sheo Sar和Saiful malook湖泊,開展了為期108天的冰芯—湖芯鉆探工作
-
最新研究表明月球古老巖石的形成可能與大規模的隕石撞擊直接相關
此外,研究人員還通過測試發現單斜氧化鋯相形成于約43億年前。由此得出結論,高溫下的立方氧化鋯相必然在此前形成。巧合的是,學界目前雖未對月球年齡取得一致意見,但通常認為月球約4
-
天文學家把木星“變”成萬圣節南瓜燈 唯美而神秘
近期,研究人員通過位于美國夏威夷的北雙子座望遠鏡,多次以紅外光拍攝木星,獲得大量圖像,篩掉低質量照片后,最終合成一張足夠清晰的木星照片。這張照片也被認為是地面上所能拍攝到
-
科學家研發盲人視物技術 能夠每分鐘分辨86種形狀的效率
不過研究人員表示,雖然他們只測試了類似字幕的形狀,不過這項技術也可以適用于其他常見對象的輪廓(例如面孔,身體,房屋,汽車,桌子或椅子)。結合AI視覺識別算法,可以提供一套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