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科技
-
我國開采出無色透明原油 與普通原油相比有哪些區別
據悉,這次采出的凝析油來自于勝利海上埕北X394井,該井由勝利石油工程公司井下作業公司勝利作業六平臺負責施工,經自噴投產交井后,采出的凝析油無色、清澈、透明,經化驗油樣含水為0
-
太陽軌道飛行器首次通過近日點 任務團隊估計7月中旬會發布圖像
“太陽軌道飛行器”項目科學家、ESA的丹尼爾·穆勒在一份聲明中稱,該航天器的首次成像活動將在執行這一近日點飛行后一周內進行,考慮目前航天器距離地球較遠,因此,需要再花一周時間
-
英國科學家團隊正對供肝功能進行重新評估 或可擴大可供移植的供肝資源
此次,英國伊麗莎白女王醫院與英國伯明翰大學科學家組成的團隊,就評估了對常溫機械灌注期間,作為供肝能標記的乳酸清除進行測量,看是否有助于從被廢棄的供肝中鑒定出合適的供肝。通
-
中國科學家利用大型自由電子激光裝置發現最小水滴
“大連光源”是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一臺大型自由電子激光科學研究用戶裝置,也是當今世界上唯一運行在極紫外波段的自由電子激光裝置。2018年7月,“大連光源”通過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
-
研究人員在實驗室里創造了微型的超新星激波 解決宇宙之謎
因此,為了更好地研究這些宇宙沖擊波,科學家們開始嘗試在地球上進行重現。研究人員已經創造了一個超新星殘骸的微型版本。“我們并不是要在實驗室中制造超新星殘骸,但我們可以從中了
-
太陽軌道飛行器首次通過近日點 距太陽7700萬公里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此前發射的帕克太陽探測器較太陽軌道飛行器距離太陽近了幾倍,但帕克太陽探測器并沒有配備直接拍攝太陽的裝備 ; 相反,其只能對太陽周圍的環境進行觀察探測。
-
俄羅斯研發出新的人臉識別技術 面部被衣服或者其他物件遮蓋仍可精確識別
該技術目前可識別多達百人,由于數據處理能力沒有限制,隨著技術的發展,能識別的人會越來越多。尤為重要的是,該軟件允許對特定人員設置響應,例如,將識別信息發送到安全系統。
-
新研究表明火星可能一度擁有一個巨大的環
這篇新論文的第一作者、位于加利福尼亞州芒廷維尤的搜索外星文明研究所的科學家馬蒂亞·丘克說:“火衛二軌道平面沒有與火星赤道面完全重合,這一事實被認為無關緊要,人們都懶得去解
-
中國科學家研發出新一代低成本、高功率全釩液流電池電堆
大連化物所方面表示,新一代全釩液流電池電堆的成功研發,將大幅度降低全釩液流電池系統的成本,推動全釩液流電池的產業化應用。上述工作得到了中國科學院“變革性潔凈能源關鍵技術與
-
我國科學家研發成功石墨烯柔性鋰電池 商業化應用變得指日可待
華創證券指出,研究中展示的輕質液態金屬,具備許多優異功能,比如高導電性、 磁性、可變形、可組裝疊加、高導熱性、可在液態和固態之間靈活轉換特性等。這些都是石墨烯的強項。但石
-
現代起亞發布新型熱泵技術 可從電池組和慢速充電器中回收更多的余熱
因此,捕獲的能量可提高供暖,通風和空調系統的效率,最大程度地減少電池的電量消耗,從而確保車輛在寒冷天氣下打造最有續航里程。官方稱,搭載最新款熱泵技術后,現代KONA電動車型近
-
最新研究:大氣礦塵對類地行星的宜居性產生重大影響 會提高系外行星的潛在宜居性
鑒于此,英國氣象局科學家伊安·波特爾及其同事通過模擬方式,首次揭示了大氣礦塵如何對類地系外行星的宜居性產生重大影響。他們發現在潮汐鎖定的行星上(始終以同一面朝向恒星),礦
-
土衛六遷離土星速度比此前標準理論預測的速度要快100倍
在新研究中,研究團隊分別運用天體測量和輻射測量這兩種不同的技術,使用“卡西尼號”飛船獲得的兩次獨立測量數據集,測量了土衛六的軌道膨脹率。雖然使用數據集和分析方法都不同,但
-
研究人員揭示了蚯蚓再生的分子細胞學機制
課題組發現,核心調控渦蟲這樣的高度再生物種的EGR1(一種早期生長因子),不僅在蚯蚓再生過程中發生差異高表達,而且其側翼的LINE2轉座元件也發生顯著差異表達上調,因此推測這些顯著差異
-
科學家發現世界上最古老的蟲子 距今已經有4.25億年歷史
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教授邁克爾·布魯克菲爾德(Michael Brookfield)說:“這些蟲子從湖泊生態系統進化到森林群落是一個巨大的飛躍,這似乎是從山谷進化低地,然后在全世界范圍內迅
-
3D打印材料拓展至沙子 企業研發取材相中西北
此間的創新工場作為蘭州高新區科技企業加速器,以發展先進制造、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戰略性新型產業為主,可為10-15家成長型高科技企業提供生產研發場地和共享技術平臺,伯驪江3D打印公
-
新加坡計劃即將推出一款可穿戴設備 用于追蹤新型冠狀病毒接觸者
新加坡此前已經開發出了智能手機應用程序“合力追蹤”(Trace Together),可以識別并提醒與新型冠狀病毒攜帶者有過接觸的人,但藍牙技術一直存在問題,該應用程序無法在所有的智能手機上發
-
中外科研人員為超疏水表面披上“鎧甲”
長期以來,人們認為表面的機械穩定性和超疏水性是相互排斥的兩個特性,正所謂“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因此,如何保證在擁有良好超疏水性能的同時,又能實現較強的機械穩定性,是當前超
-
研究人員發現了1.1億年前恐龍最后一餐的化石證據
研究人員通過對這個胃分析發現,這只恐龍的最后一餐吃的是蕨類植物,大約相當于一個足球大小,其中88%葉子,7%是梗和嫩枝,這將為了解這些古老生物的飲食習慣提供新的線索。
-
科學家用人類干細胞培育出毛囊組織 成功在老鼠身上長出毛發
哈佛醫學院的整形外科醫生卡爾·科勒教授(Karl Koehler)說:“這表明類器官能夠與小鼠表皮融合并形成長出毛發的新皮膚。這些皮膚類器官在生長因子和其他化學物質的混合物中需要培養4到5個月
-
SpaceX回收發射載人飛船的火箭 可能將其作為歷史文物保存下來
SpaceX載人龍飛船首次載人試射是自2011年NASA航天飛機機隊退役以來,第一次從美國發射軌道載人航天飛行,這也是SpaceX和NASA聯合取得的成就。NASA授予了該公司價值26億美元的“商業宇航員”計劃
-
科研團隊成功研發出可調光澤水溶性丙烯酸樹脂 可用于特殊高端涂裝領域
專家介紹,該研究項目由無錫市水性防腐新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承擔,被列入江陰市重點扶持的前瞻性產業化項目。10年來,科研團隊聯合國內相關科研院所專家,從配方、工藝技術等方面進
-
天津大學團隊研發“全天候”自愈合材料 多種極端條件下可自愈合材料
根據實驗結果顯示,這種新型自愈合材料在室溫下可實現10分鐘內快速愈合,愈合后可承受超過自身重量500倍的重物。在零下40度低溫、過冷高濃度鹽水下甚至在強酸強堿性環境中都表現出了高
-
SpaceX載人龍飛船發射成功 馬斯克再次創造航天歷史
Bob Behnken Bob Behnken擔任聯合行動指揮官,Doug Hurley是龍飛船的指揮官。截至目前, Bob Behnken已經進行了6次太空行走,在太空中待的時間已超過29天。 Doug Hurley也曾執行過兩次航天飛機飛行任務,
-
研究人員成功研發一種基于不溶性有機負極材料的新型鎂基雙離子電池
鑒于此,研究人員研發出了一種新型的鎂基雙離子電池,其采用3,4,9,10-苝四羧酸二酰亞胺(PTCDI)小分子有機材料作為負極,膨脹石墨作為正極,含有鎂鹽的離子液體作為電解液。研究結果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