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科技
-
NASA將國際空間站的數據速率提高一倍,達到600Mbps
升級后的網絡速度還將讓只能在國際空間站上執行的新實驗和技術演示成為可能。這些實驗和演示需要比以前更高的分辨率或更詳細的數據。國際空間站使用一套定位在高軌道上的跟蹤和數據中
-
美企研發“世界最大芯片”驅動AI系統 比普通的iPad略大
一直以來,這使得它們成為一些AI處理任務的首選,這些任務可以分解為若干部分,同時運行,任何一個計算的結果都不能決定另一個計算的輸入。這方面的例子包括語音識別、圖像處理和模式
-
廈大科研團隊發現惡性入侵植物互花米草侵占我國濱海濕地的遺傳進化機制
據張宜輝介紹,5年多來,研究團隊采用DNA指紋技術,對來自被入侵地我國沿海10個區域及原產地北美15個區域的250個樣本進行了分析。最終發現,這些入侵地植株全部是最初從美國引進的三個生
-
天津首個骨科機器人5G遠程手術順利完成
“5G網絡高速率、大連接、低時延的典型特征在遠程手術領域得以充分展現。”姜文學告訴記者,整臺手術信號傳輸流暢,絲毫未受上百公里傳輸距離的影響,我們可實時掌控手術進程和病人情
-
美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由亞麻纖維制成的晶體管
實驗中,研究人員利用基于纖維的晶體管創建了一個簡單的小型集成電路,并將其連接到基于纖維的傳感器陣列,監測了多個部位的鈉和銨離子(心血管健康、肝臟和腎臟功能的重要生物標志物)
-
俄羅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學研制出用于下一代創新核系統的釷基核燃料
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合成技術,可以幫助制備不同類型的、附加內部安全屏障的核燃料,確保裂變同位素燃耗最大,同時使乏燃料中危險同位素的含量降至最低。該項目科研負責人伊戈爾·沙馬
-
日企研發“空中卡車”技術,到2025年投入使用
如今,利用無人運輸機的“潮流”正在擴散。日本電氣公司8月上旬,公開了搭載人和物體在空中移動的“空中飛行汽車”樣機的懸浮試驗,力爭在2023年,首先在物流運輸上投入實用。在美國,
-
美國新研究揭示一顆類地行星奧秘 直徑為地球1.3倍
LHS 3844b最早由美國航天局系外行星探測器“苔絲”于2018年發現。“苔絲”全稱“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是美國航天局去年4月發射的新的系外行星探測器。“斯皮策”太空望遠鏡是美國航天
-
“慧眼”衛星上的X射線望遠鏡開展了X射線脈沖星導航實驗 定位精度達到10公里之內
據“慧眼”首席科學家張雙南介紹,2017年8月31日至9月5日,“慧眼”對著名的蟹狀星云脈沖星進行了約5天的觀測,以試驗對衛星自主定位。其算法是高能所研究團隊提出的一種新的X射線脈沖星
-
英國擬在機場推行3D掃描設備 有望終結液體登機禁令
而對于今天宣布的機場掃描設備升級計劃,英國首相約翰遜表示此項舉措將為旅客省去很多麻煩并將顯著改善機場安檢。約翰遜表示,新機器讓全球旅客進出英國機場比以往都要更容易,如此一
-
NASA將火星一塊巖石命名“滾石” 約高爾夫球大小
不過,NASA表示,這個名字不是官方名稱,因為國際天文學聯盟負責分配太陽系中地點和物體的科學名稱,例如行星、小行星和其他地點的位置。NASA科學家經常給巖石和地理特征起綽號,以幫助
-
美國第三代GPS系統第二顆衛星上天 定位更精準
目前美國有31顆在軌運行的GPS衛星,提供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韋斯普奇”和“麥哲倫”將替換目前在軌運行的兩顆GPS衛星。據報道,美國空軍計劃在未來20年發射30多顆軍民兩用的第三代GPS
-
美科學家利用單核RNA測序技術 鑒定出人類大腦皮層某區域中的75種不同細胞類型
人腦的大腦皮層比其它動物大得多,被視為復雜思想的產生之處。枕葉負責處理視覺,顳葉負責處理聲音和語言,海馬體和杏仁核掌管記憶與情緒,頂葉則負責整合各感官輸入的信息。但如果從
-
美將研發下一代核熱推進技術 利用核裂變反應產生的熱能推進航天器進行深空探索
今年3月底,美國副總統彭斯提出5年內讓美國宇航員重返月球,這一時間表比美航天局的原計劃提前了4年。布里登斯廷隨后表示,將重返月球計劃提前到2024年目的是為了在2033年
-
美研發新型多孔水凝膠 有效促進組織修復和再生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研究將促進開發具有高孔隙度的下一代水凝膠系統,并改善目前的骨移植材料。這種納米復合水凝膠系統將在藥物輸送、細胞載體和組織工程等方面具有潛在應用價值。利用
-
“最強生物”敲響警鐘 太空中也需要進行垃圾分類
地球上的微生物無處不在,航天器在生產和測試過程中都可能沾染并最終帶上太空。為此,NASA在探測器組裝前會使用干熱消毒法對各部件、分系統消毒,減少微生物數量。而在之后的裝配、測
-
科學家研制出更健康的“黃油” 沒有人工穩定劑
阿巴斯波拉德說:“食品化學家可以根據口味、喜好和健康進行調整。我們可以添加牛奶蛋白或植物蛋白,由于水起著載體的作用,還可以調整營養,補充維生素或添加香料。從本質上說,我們
-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古老隱身黑洞 誕生于大爆炸后8億年
不管哪種情況,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探測到的類星體將是迄今被觀測到的最遙遠的類星體,誕生于宇宙大爆炸后8 5億年的PSO167-13打破了此前保持的13億年的紀錄。研究人員計劃進行后續觀察來分辨
-
美研究稱遠古火星氣候溫暖 生命存在可能性增加
霍根說:“我們對俄勒岡瀑布、夏威夷、冰島和地球上其他地方等完全不同氣候條件下風化作用的研究,顯示了氣候如何影響礦物沉積模式,就像我們在火星上看到的那樣。我們相信,在30億到4
-
科研人員完成了新版的樹鼩基因組高精度測序、組裝和注釋
2013年,為了解決樹鼩用于疾病動物模型創建時缺少基因組學等遺傳信息的問題,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姚永剛課題組牽頭組織中科院動物模型與人類疾病機理重點實驗室相關研究團隊,聯
-
用塵埃在大氣層中打造“遮陽傘”能否減輕氣候變暖
潛在的災難甚至還不止于此。使太陽光線變暗的嘗試可能會讓一些國家成為氣候贏家,另一些國家則不可避免地成為輸家。例如,科學家或許能夠為美國中西部的廣大農民設定完美的氣候條件,
-
2019年年底前美國將恢復用本國飛船把宇航員送上太空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道,美國副總統彭斯20日聲稱,2019年年底前,美國將恢復用本國飛船把宇航員送上太空。航天飛機(Space Shuttle)項目2011年
-
我國機器人市場進入高速增長期 服務機器人需求潛力巨大
據估計,2019年我國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同比增長約33 1%,高于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增速。到2021年,隨著停車機器人、超市機器人等新興應用場景機器人的快速發展,我國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有
-
NASA的一組航天器觀測到科學家搜尋多年的一個現象:行星際激波
當一個速度快的太陽風區域移動超過一個速度慢的區域時,科學家們認為,速度快的區域將能量傳遞給速度慢的區域,并在此過程中產生激波。在2018年1月的觀測中,MMS航天器首次捕捉到這種能
-
研究發現納米粒子的毒性更多取決于它們的尺寸和表面電荷
納米粒子的潛在毒性問題使它難以廣泛應用在醫學領域。俄國立核能研究大學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著名學者、項目參加者伊戈爾?納比耶夫介紹,納米粒子具有潛在“分子”毒性的一個原因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