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科技
-
NASA:SpaceX“龍”飛船或2020年初執行首次載人試飛
自2011年美國航天飛機退役后,NASA一直不得不“仰仗”俄羅斯飛船,以每個座位8500萬美元的成本運送美國宇航員。為改變這一局面,NASA大力支持商業航天,2014年委托SpaceX和波
-
中美兩國科研團隊開發出新型柔性制冷方法 有望顯著提升熱機效率
中國南開大學和美國得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研究人員領導的團隊將纖維狀的橡膠彈性體兩端固定,一端加捻使其形成類似于DNA的超螺旋結構,并將纖維拉長一倍。隨后,伸長和加捻后的結構在
-
科學家研發新型抗菌玻璃 能夠有效降低手術后尿路感染
由于氧化鋅在玻璃中緩慢溶解,因此可以在24小時內徹底根除所有大腸桿菌細菌,并減少金黃色葡萄球菌細菌的數量。另外,顯示氧化鋅對組成膀胱壁的細胞沒有任何有害作用。
-
科學家對進入銀河系的氣體要多于排出的氣體這一現象感到費解
這項研究是迄今關于氣體流入和流出銀河的最佳測量。天文學家現在已經知道銀河系的氣體儲備可以通過流入氣體來補充,而可以通過氣體流出來消耗。這個過程很重要,因為它調節了新的恒星
-
人造肉首次在國際空間站培育成功 可為宇航員生產肉類食品
報道稱,該實驗由俄羅斯生物打印公司“3D Bioprinting Solutions”在9月底進行,利用阿列夫農場由從牛只身上采集的細胞,模擬了一個類似牛只體內的環境。該些細胞便會以倍數增長,生出結締組
-
俄公司研發人類情緒識別技術 或助力商業、安全等領域
工作人員研究了所得到的視頻,指出被觀察者在某些具體時間的情緒。然后,他們選出總時長達160小時的視頻,視頻記錄了各種場景中互相交流的人們。通過這樣的方法收集到的數據形成訓練神
-
NASA計劃建造一款紅外望遠鏡 監視可能與地球發生碰撞的小行星
亞利桑那大學天文學家艾米·邁因策爾領導的團隊目前負責NEOCam項目,在過去的15年里,在NASA的支持下,他們改進了為望遠鏡提供動力的電子設備和傳感器,能夠在沒有主動制冷的情況下工作。
-
我國科學家構建綜合植物miRNA數據庫
此前,楊效曾對于如何從海量NGS數據中準確鑒定植物miRNA進行了系統研究并開發出了效果顯著的方法——miRDP系列工具(miRDeep-P和miRDeep-P2),該系列方法已經成為國際上鑒定和分析植物miRNA的標準方
-
美光3D NAND采用替代柵極架構 將于2020年開始量產
存儲行業隨著物聯網時代的來臨也迎來了一波新的發展機遇,近日,根據最新消息顯示,美系存儲巨頭,美光的第四代3D NAND芯片完成首批流片,
-
以色列公司運用3D生物打印機成功培育首塊太空人造肉
Aleph Farms成立于2017年,提倡“無屠宰肉”,即在不宰殺動物的前提下提供同樣口感和質地的肉類產品。據了解,該公司主要通過科技手段將牛肉細胞從牛身上分離,在實驗室內進行培育,用3D克
-
美宇航員完成7小時太空行走 為空間站更換更高性能的鋰電池
美航天局在一份聲明中說,二人將Port-6桁架結構上的鎳氫電池更換為體積更小、更強大的鋰離子電池,后者由日本“鸛”號貨運飛船9月28日運抵國際空間站。2名出艙宇航員提前完成了預定任務
-
科學家在基因編輯領域獲得重大進展 培育出一種對有毒植物產生抗性的“超級果蠅”
這些變異使得果蠅能夠吃到其它昆蟲無法進食的有毒植物,這正是黑脈金斑蝶在北美洲和中美洲興旺的重要原因,實驗證明具有三重基因突變的“超級果蠅”對馬利筋植物毒素的敏感性比野生果
-
硬件準備就緒 馬斯克星際飛船升級重點轉向提高人類生存能力
10月5日消息,據外媒報道,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現在已經就星際飛船(Starship)及其運載火箭做了
-
美國超級飛船揭開神秘面紗 具備最強運載能力
美聯社28日稱,這種被稱為“星船(Starship)”的超級太空運載工具可運送人員和貨物前往月球或火星,然后再返回地球。不同于當前常見的多級火箭設計,“星船”由一枚巨型助推火箭和一艘飛船
-
美天文學家觀測到極罕見三黑洞碰撞 系三星系合并產生
發現這一系統需要結合地面和太空望遠鏡的觀測數據。美國斯隆數字巡天望遠鏡對三星系碰撞進行了成像。美國航天局廣域紅外線探測望遠鏡數據顯示,星系在碰撞過程中發出強烈的紅外線光。
-
星河動力“谷神星一號”固體運載火箭“三合一”試驗成功
記者日前從火箭民企星河動力(北京)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星河動力)獲悉,9月26日,星河動力谷神星一號固體運載火箭三合一試驗成功,二級發
-
研究人員發現香檳軟木塞彈出時會產生微小的超聲沖擊波
該團隊嘗試了多種不同的香檳溫度,將軟木塞塞在每個瓶子上并進行拍攝。研究人員希望能更好地了解工作中的機械原理,尤其是仔細觀察中間的冷凝過程,該冷凝過程會產生令人愉悅的“霧”
-
馬斯克曬最新照片 SpaceX星際飛船原型即將完成組裝
Mk1大約有50米高,它很可能會成為馬斯克演講的背景。當地時間9月27日一整天,SpaceX多個團隊在現場將飛船原型的上下兩個部分組裝起來。上半鼻錐部分容納冷氣體推進器以及幾個精致的壓力容
-
英國投入2000萬英鎊用于預測惡劣極端的太空天氣事件
據“parabolicarc”網站近日消息稱,新投入2000萬英鎊資金,將用于密切關注太空天氣的預報、測量、建模和風險評估。通過預測太空天氣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氣象局可以發出警告和建議,使
-
TESS衛星捕捉到一種被稱為潮汐干擾的罕見太空現象
該篇研究論文合著者Patrick Vallely“人們曾經認為,所有(潮汐干擾)看起來都是一樣的。但事實證明,天文學家只需要有對它們進行更詳細的觀測的能力就可以。關于它們是如何工作的我們還有很
-
鳥也挑食!我國科學家揭示麻雀選食高粱的分子機制
科研人員發現,這個基因位點是控制高粱單寧合成的關鍵基因,而單寧合成途徑的代謝產物包含花青素和原花青素。科學家們發現,標準鳥類(麻雀)行為學實驗證明花青素和原花青素是影響麻雀
-
WFIRST太空望遠鏡“恒星眼鏡”將幫助研究系外行星
一種避免這種情況的方法是通過日冕儀。第一個日冕儀是法國天文學家Bernard Lyot于1931年發明的,目的是研究太陽大氣的最外層或日冕。通常,只有在日全食期間才能看到日冕。由于日冕是有關
-
中國科學家成功研發新型柔性電子印刷術 成本有望降至百分之一
天津大學精儀學院黃顯教授團隊成功研發“水致燒結”柔性電子印刷術,利用酸酐遇水產生弱酸的特性,研發了一種新型納米金屬導電油墨及新型燒結方法,無需高溫、激光和高強度光脈沖,利
-
AR市場日趨升溫 5G+AI為AR插上騰飛翅膀
當前,AR技術的應用在設備端、應用端、體驗端都已形成成熟完備業態。隨著移動智能手機普及以及5G到來,AR眼鏡等新興硬件不斷涌現,在應用端移動用戶流量和固定場景流量的基礎也已經具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