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科技
-
歐洲科學家指出銀河系曾在100億年前吞并過一個質量是其四分之一的星系
此次,西班牙加納利天體物理研究所天文學家卡姆?加拉特和同事,為目前的銀河系銀盤和內暈繪制了準確的恒星年齡分布圖,發現銀暈中靠近太陽的大部分恒星的年齡最高可達100億年。研究團
-
德國科學家首次從直布羅陀尼安德特人化石中提取出了古老的DNA
為了研究尼安德特遺體中保存下來的DNA,來自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的盧卡斯·博克爾曼及其同事對福布斯采石場標本中的20毫克巖骨粉和魔鬼塔標本中的36毫克粉末分別進行了深入分析
-
NASA正致力于將一種名為埃斯帕諾拉辣椒的植物送往空間站 進行種植測試
在太空種植作物,對科學家來說仍有許多的挑戰,此前NASA已經種植了生菜、大白菜、芥菜等。而太空植物必須滿足2個條件,一是易于授粉,二是能在高濃度二氧化碳的環境下生存,辣椒則剛好
-
原子級量子計算機重要里程碑 首個硅中雙原子量子比特門問世
原子量子比特擁有硅中量子比特相干時間最長的記錄,保真度也最高。在最新研究中,為了使用掃描隧道顯微鏡精確放置和封裝硅中的磷原子,團隊首先計算出了兩個量子比特之間的最佳距離(
-
印度成功發射月球探測器 人類首次在月球南端附近著陸
用于此次發射月船-2號探測器的火箭是印度新研制的GSLV- MK III,該火箭高44米,有15曾樓高,芯級直徑4米,整流罩直徑5米,采用液體芯一級加大推力固體助推器?;鸺慕剀壍肋\載能力為8噸,
-
俄首個機器人宇航員將飛往太空 可以同宇航員進行交談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道,首位俄羅斯仿真宇航員機器人費奧多爾將乘坐無人駕駛的聯盟MS-14飛船,8月22日飛往國際空間站。在完成對接后,它將從飛
-
人臉識別、5G網絡……當新技術與實體書店相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沒有了導購,購書方便嗎?習慣了在傳統書店購書的讀者能否適應全新的自助購書流程?記者注意到,在5G無人智慧書店的門口設有人臉識別設備,讀者在注冊會員后可直接刷臉進入書店。尚未注
-
“龍”飛船前往空間站的發射日期被推遲 未披露推遲發射的原因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道,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19日發布消息表示,龍(Dragon)貨運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的發射任務將不早于7月24日進行。
-
全球多國紛紛制定太空計劃 掀起一輪新的太空探索熱
美國空間歷史學家賈爾斯·阿爾斯通:很多國家正在崛起,新西蘭正在把本國建設成一個太空發射平臺,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正在建造一個非常復雜的太空項目,據我們所知,以色列最近進行了一
-
人臉識別加VR技術 港媒:中國高科技加入“垃圾戰”
支付寶說,這個小程序目前可識別4000多種垃圾,自7月初進入測試階段以來,已經幫助了300多萬人。支付寶還推出了另一個小程序,幫助中國16個城市的人們出售家中的可回收垃圾。
-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全部任務圓滿完成 空間應用成果豐碩
在地球科學觀測與應用方面,天宮二號安排了三維微波成像高度計、多角度寬波段成像光譜儀、多波段紫外臨邊光譜成像儀等先進遙感載荷。迄今,空間應用系統分發了地球觀測載荷等數據產品
-
我學者發現人腦結構分層模塊化特性 對未來類腦智能機器的發展具有重大的啟示作用
西安交通大學吳瑩教授團隊與香港浸會大學周昌松教授團隊基于特征模態理論和復雜網絡動力學分析方法,歷經4年的研究和分析,發現大腦結構的分層模塊化特性為大腦提供了一種固有的功能
-
日本企業實證試驗燃料電池無人機 飛行時間為蓄電池3倍
該公司稱,現在社會上廣泛使用的蓄電池型無人機每次最多只能飛行30分鐘。但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搭載燃料電池的無人機有可能飛行80分鐘。而且,汽油發電型無人機能飛行2個半小時左右。(編
-
天文學家最新確定另一個快速射電暴的星系來源 距離地球79億光年
目前,第二支研究小組獲得了新發現,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天文學副教授維克拉姆·拉維(Vikram Ravi)說:“發現短暫的快速射電暴是一個挑戰,因為它需要一個射電望遠鏡發現和定位這些極短事件。
-
美國神經科技公司Neuralink宣布計劃2020年開始把芯片植入人腦的臨床試驗
根據該公司的計劃,最初微芯片將通過在頭骨上鉆孔植入人腦。但是公司希望,未來可以使用激光束在頭骨上刺穿小孔,以消除最輕微的不適感。Neuralink指出,在開始提供商業服務之前,公司必
-
光催化劑能用可見光分解水 有望實現低成本的制氫工藝
日本的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與東京大學和信州大學等合作,首次開發出了利用可見光將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的酸性硫化物光催化劑。
-
日本國立天文臺發聲明呼吁:減少人造衛星對天文觀測影響
鑒于此,由世界各國天文學者組成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于6月3日發表聲明,對“Starlink”等巨大衛星群對天文觀測產生的影響表示擔憂。聲明對可見光觀測的憂慮,以及對衛星和地面的無線通信
-
二氧化硅氣凝膠材料作為“保溫被” 有望成為未來人類定居火星用的建筑材料
美國哈佛大學、美國航天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提出的這種“局部性”方案,是將2到3厘米厚的二氧化硅氣凝膠當做“保溫被”來制造溫室效應提高區域溫度。實驗顯示,這種類似泡沫塑料的半透
-
天宮二號完成歷史使命 將迎來謝幕時刻
此時此刻,九天之上遨游的天宮二號正在向地球家園作最后的告別。在軌運行了1000多天,完成所有預定任務之后,它根據計劃將于北京時間7月19日受控再入大氣層,以一道耀眼的光華完美謝幕
-
科學家研制了可預測洪水的網絡模型
納吉布和德維尼尼解釋說:“我們可以通過將大氣動力學和流域地表條件相結合來預測洪水持續時間,這樣便能夠減輕長期洪水對防洪大壩、橋梁和發電廠等關鍵基礎設施系統造成的潛在風險,
-
NASA正不斷嘗試在太空種植各種植物 為未來登陸火星做準備
新墨西哥辣椒生長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中,而埃斯帕諾拉辣椒生長環境的海拔更高,且生長周期更短,所以比較適合在太空中種植。托雷斯表示,對埃斯帕諾拉辣椒的測試結果超乎預期,預計將
-
日本開發新技術 將有助于改進花朵栽培和蜜蜂飼養方法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近日,日本農業與食品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機構(農研機構)開發出一項能自動解讀蜜蜂將花蜜所在位置傳達給同伴的8字舞的技術
-
科研人員致力研究防震減災科技 給地球做“CT”
考驗接踵而至。1976年7月28日,距離海城約500公里的河北唐山,僅數十秒內,這座有著百萬人口的城市就被大地震夷為平地——7 8級的唐山地震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最為慘重的地震災害?!暗卣?/p>
-
中國民營航天企業欲發20顆衛星組建衛星星座 首顆衛星計劃在8月發射
任文青表示,千乘探索利用自主可控的衛星星座,在高分辨率遙感服務基礎上增加了窄帶通信服務,從可視和可測兩個維度同時獲取地面信息,可幫助用戶大幅度提高獲知地面信息的感知能力。
-
美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探測到距離地球25億光年的兩個超大質量黑洞將發生碰撞
這項研究發表在7月10日出版的《天體物理學雜志快報》上。研究報告稱,這兩個超大質量黑洞的質量是太陽的8億倍。黑洞所處的星系SDSS J1010+1413由于異常明亮而引起了天文學家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