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 | 陽歷 |
2020 | 2月4日17:03:12 |
2021 | 2月3日22:58:39 |
2022 | 2月4日04:50:36 |
2023 | 2月4日10:42:21 |
2024 | 2月4日16:26:53 |
2025 | 2月3日22:10:13 |
2026 | 2月4日04:01:51 |
2027 | 2月4日09:46:00 |
2028 | 2月4日15:30:53 |
2029 | 2月3日21:20:25 |
2030 | 2月4日03:08:08 |
“立春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與立夏、立秋、立冬一樣,反映著一年四季的更替。立是開始的意思,過了立春,萬物復蘇、生機勃勃,一年四季就從此開始了,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古代民間都是在立春這一天過節,相當于現在的春節叫立春節,如果立春正好趕上正月初一,那就是歲朝春,百年難遇,民間認為這一年的收成肯定會好。”
躲春
在傳統民俗學上,到了立春這一天就該躲春。因為立春這天氣候開始交接,新的氣場會對部分人群有不利的影響,更有甚者會影響一年的運氣,所以躲春的習俗就出現了。在民間,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風俗與忌諱,也就延伸出各式各樣的躲春方法與習俗。
傳統留下來的習俗,每到立春這一天不能有口舌之爭,必須要和和睦睦、心平氣和地迎接這一天。有一些地方,躲春這一天不宜搬遷,不宜看望病重患者及參加喪事等,以免招惹晦氣,影響一整年的運氣。
占氣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春秋時期已經形成了占氣的信仰。《孔穎達疏》:“凡春秋分,冬夏至,立春立夏為啟,立秋立冬為閉,用此八節之日,必登觀臺,書其所見云物氣色。若有云物變異,則是歲之妖祥既見,其事后必有驗,書之者,為預備故也。”由此可見,春秋時期在立春的民俗節氣中,登高觀云、占卜測算已經作為一種風俗開始形成。
游春
迎春報喜后,開始游春,各村各社的鑼鼓隊和儀仗隊走在前邊,由四人或八人抬的巨大春牛塑像走在后邊。邊走邊舞,鑼鼓喧天,鞭炮齊鳴,游行的隊伍浩浩蕩蕩,十分壯觀,游遍周圍村莊的大街小巷。
祭祖
在許多地區,立春要祭祀祖先。如廣東《新安縣志》載:“民間以是日有事于祖祠”。在立春時供奉祖先的食品也較特殊。河南《汝陽縣志》載:“設春宴,啖春餅,薦卜、梨。”有的地方把立春祭祀稱為“咬春”。
關鍵詞: 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