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1],腦卒中仍是最嚴重的全球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之一。卒中后約80%的患者遺留上肢運動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上肢康復周期長、難度大,有近50%的患者難以通過單純的運動療法改善[2]。
近年來生物反饋電刺激在偏癱患者上肢功能恢復中的作用越來越得到了認可與推薦,最新的《中國腦卒中康復治療指南》中把“功能性電刺激”和“肌電生物反饋”列為“I級推薦,A級證據”[3]。
《生物反饋聯合作業治療對腦卒中上肢功能的療效》研究結果也證明了,生物反饋治療與作業治療結合更優于作業療法,能更有效改善腦卒中患者上臂和手功能[4]。
對于腦卒中患者而言,手部運動功能障礙較為常見,其功能障礙主要表現為手部強直或軟癱,該癥狀會給日常工作和生活造成很大影響。手部之所以能夠實現復雜且重要的功能,與其解剖結構有著密切的關系。手部的骨關節主要由腕骨、掌骨和指骨三部分構成,手部骨關節如圖 1所示,其中腕骨排列為遠、近兩列,共有 8 塊組成;掌骨共有 5 塊組成,兩端分別與腕骨和指骨相連接;指骨共包含 14 塊[4]。
圖1手部骨關節示意圖[4]
手指關節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可以完成屈曲、伸展等運動形式以及手指間聯動等動作,這與手部骨關節周圍的韌帶和肌肉是分不開的。與手部關節運動相關的肌肉分別有前臂肌和手肌,其中前臂肌分布于尺骨和橈骨的周圍,如圖 2 所示分為屈肌和伸肌兩部分。人體手部具有復雜的肌骨系統,若將其視為一個普通機械結構,則人手具有高達 21 個自由度,生物復雜程度極高。
圖2 前臂肌與手肌[4]
中風后導致患者手部運動功能受損甚至喪失整個手部的運動功能,這導致了患者的個人工作生活以及生活質量嚴重降低。手部功能的實現主要依靠手腕和手指間靈活、協調的運動來完成,因此如何幫助腦卒中患者盡快地實現手部運動功能的康復訓練,從而恢復手部的肌力、關節運動能力以及手指的靈活性就顯得十分重要。。人體大腦在無論是簡單還是復雜的生理活動中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人體的任何動作都是大腦控制神經肌肉系統導致的結果。
當手部在完成動作時,一個完整的神經系統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運動神經由脊髓發出,軸突與肌纖維直接相連,當神經元收到一個信號之后就會產生神經沖動,該神經沖動隨后沿運動神經傳導,并傳遞給肌細胞,肌細胞膜表面的動作電位被傳遞到肌細胞內部之后會發生“電化學轉換”,將神經信號轉化為化學信號,從而引起肌肉運動來完成相應的收縮動作[5]。
而卒中后,中樞神經的損傷有可能導致身體的殘疾,以至于影響一些器官的運動功能的實現。實驗研究表明,中樞神經系統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大腦神經功能受損后,可通過康復訓練來幫助中樞神經恢復其功能。
生物反饋電刺激,能夠通過實時采集并監測癱瘓患者手部殘存的微弱主動肌電信號強度,根據肌電信號代表的肌力強度來觸發同步電刺激,從而刺激患者肌肉收縮功能,以達到患者肢體的自主運動功能訓練的目的,如圖3所示。
圖3 訊豐通手功能康復治療儀工作原理
肌電生物反饋作為一種電刺激,能采集患者偏癱側肌肉的肌電信號,通過視覺反饋,讓患者感受肌肉的收縮與放松,能夠明顯增加上肢神經的傳導速度,增強肌力,擴大關節活動范圍,提高肌肉的緊張度和活動性[6]。
訊豐通H2手功能康復治療儀更是一款結合了EMG生物反饋和功能性電刺激FES技術的智能創新可穿戴式多功能生物反饋電刺激儀,它能夠適用于腦中風等疾病導致的中樞神經系統損傷的上肢功能障礙患者進行肢體肌肉運動功能的修復及康復訓練。此外,H2手功能康復治療儀還可以預防肌肉攣縮,防止或延緩廢用性萎縮,增加局部血液循環。同時,一體化電極和人性化可穿戴式的設計,配合APP使用效果更直觀,能夠為醫護人員和患者朋友帶來良好的治療體驗。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