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權威機構IDC發布了軟件定義計算軟件市場半年跟蹤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虛擬化軟件市場規模達到了6.9億美元,中國廠商擴張明顯,僅“兩華一云”三家中國廠商,即華為、新華三、云宏市場占有率就高達46.4%,相較之下,VMware、IBM、微軟等海外品牌正在失去對中國市場的主導權。
在筆者看來,虛擬化技術再度受到市場關注以及“兩華一云”中國廠商領先持續擴大,釋放出三大信號:
需求加速釋放,中國市場給企業跨越式發展帶來重大機遇
虛擬化技術發端于IBM大型機,在VMware,在微軟、紅帽等海外廠商推動下形成主流,曾幾何時,中國虛擬化市場是海外廠商獨大的局面,近年來,隨著中國虛擬現實關鍵技術不斷取得突破,產品經過不斷的需求打磨,目前已經從“能用”逐漸到“好用”的階段。尤其是十四五期間,數字中國建設持續推進,數字化轉型需求加速釋放,虛擬化市場格局也隨之慢慢扭轉,以“兩華一云”為代表的國產化廠商已經在中國市場實現領跑。
值得一提的是,VMware和博通之間收購案目前仍未通過中國反壟斷局審查,市場人士分析認為,若審查不通過,VMware大概率會舍棄在全球的總營收中占比不到2%的中國市場,懸在VMware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也許會是國產虛擬化廠商的另一個重大利好。
正如前文所說,當前在數字中國、自主可控等宏觀政策支持下,以及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的背景下,使政府、金融、電信等領域對數字化基礎設施,尤其是數據中心的需求得到快速釋放,得益于中國虛擬化廠商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虛擬化是云計算基石,是數據中心的根技術,在軟件定義數據中心的模型中,夠輕松駕馭大中小微等不同的數據中心規模,通過虛擬化軟件的形式,實現對物理資源重新抽象為計算、存儲和網絡等功能,尤其是在多云架構的潮流下,可以達到異構資源的治理和成本優化,在數據中心是不可或缺的技術。
長遠來看,未來中國虛擬化市場潛力同樣巨大,IDC數據顯示,中國軟件定義計算市場增長率保持全球領先,預計在2023年中國會一躍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市場,賽迪最新數據預測,到 2024年中國服務器虛擬化市場規模將達 91.3億元,同比增速高達 30.6%以上。兩項數據充分表明,隨著數字中國飛速發展將帶給企業越來越多的機會,尤其是出于自主可控的安全性、核心業務系統本土化的考慮,以“兩華一云” 既華為、新華三、云宏為代表的國產虛擬化廠商,將進一步擴大優勢,成為科技創新舞臺的主角。
技術上“超車”,“兩華一云”的進階之道
近些年來,隨著國家軟件發展戰略發布實施和自主可控的發展指引,軟件產業逐步邁上了高質量發展之路,在虛擬化領域,國產軟件廠商不斷加大自主創新投入,逐步完成了技術上的“超車”,核心競爭力持續增強,而國外虛擬化產品不再是唯一選擇,國外廠商市場份額進一步下降。在國產虛擬化廠商中,最具代表性“兩華一云”三家廠商形成的市場格局成為中國虛擬化市場的主導力量。其中,新華三、華為服務器廠商依托自身服務器捆綁銷售的優勢,在市場份額逐步擴大,云宏作為國內對標國外VMware廠商的純虛擬化軟件企業,在虛擬化領域垂直深耕,最近幾年發展十分迅速。
今年年初,紫光股份宣布從外資企業HPE手中收購新華三49%的股權,從此新華三成為100%的中資控股公司。從IDC、賽迪等咨詢報告分析,依托服務器優勢,新華三擁有芯片、計算、存儲、網絡、5G、安全、終端等多維度的產品,其虛擬化產品依托“云智原生”理念,重點布局和支持一云多芯,支持虛機、容器、新型裸金屬多模管理,一體化承載傳統應用和原生應用,融合智能加速卡、 AI、 GPU、 PMem、 RDT 等新興技術,統一管理多架構基礎設施,提供兩地三中心多元化建設模式。
華為虛擬化銷售模式與新華三類似,通過綁定服務器向用戶提供虛擬化產品,同時華為在云系統、容器兩個軟件領域保持領先地位。華為面向大型政企和銀行客戶的提供云解決方案,專注于垂直場景,加強專業服務能力和持續運營,水平整合數據中心物理和虛擬資源,垂直優化業務平臺,讓企業云計算建設和使用更加簡捷,滿足海量虛擬機備份場景、簡單易用、性價比極高的數據保護方案。
“兩華一云”三家廠商中,與華為、新華三不同,云宏更強調與多家硬件、軟件廠商的適配性,可稱為獨立第三方虛擬化服務廠商,一直被業內稱為中國的VMware。作為“兩華一云”廠商中唯一對標國外廠商VMware的國產虛擬化軟件企業,云宏經過10余年虛擬化核心技術研發,產品具有高度產品化、成熟度和廣泛的生態適配性等特點,可平滑替換VMware,在金融、黨政等關鍵領域產品進入核心生產系統,金融客戶有近80%的復購率。根據賽迪報告指出,云宏2021年,第三方計算虛擬化服務廠商中,VMware穩居第一,云宏緊隨其后;剛剛發布的IDC報告中,云宏位列國產的獨立第三方虛擬化軟件服務廠商第一位,在所有獨立第三方計算虛擬化服務廠商中,云宏緊隨VMware,排名第二。
虛擬化市場規模持續增長,頭部廠商優勢明顯
虛擬化技術在x86時代實現了快速發展,但隨著互聯網時代的蓬勃發展,誕生了操作系統虛擬化既容器技術,以滿足互聯網等業務對敏捷的、快速發布、快速部署的需求。與虛擬化技術相比,容器技術整個系統棧更扁平、更加輕量、效率更高,因此業界對兩者的未來發展方向和競合關系產生了熱議,甚至有觀點認為虛擬化應當完全走向容器。
目前看來這個觀點有失公允,從數據上看,虛擬化市場一直保持著穩定的增長,IDC最新發布的報告數據顯示,2022年,雖然在市場增速上容器市場高于虛擬化市場,但在市場規模上虛擬化達到6.9億美元,遠高于容器的3.8億美元。從技術層面分析,以傳統業務為代表的“穩態”場景下,用戶更加關注可靠性和安全性,虛擬化技術更適合;以互聯網屬性為代表的“敏態”業務下,用戶追求快速響應市場需求,很適合容器技術;在技術架構上,虛擬化和容器可以混合調度,提供彈性統一的IaaS底座,容器也可以部署在虛擬化上獲得安全隔離性的優勢,因此我們可以看出,虛擬化作為云計算基礎,不會被容器技術取代,二者將會共存共生,不會出現此消彼長的關系,反而會更加適應對方發展。
與技術上的互生共融不同,在中國市場競爭中,以VMware為主的國外廠商與華為、新華三、云宏組成的“兩華一云”國產廠商,這兩大陣營的此消彼長是大勢所趨,而“兩華一云”等頭部廠商優勢將更加明顯。當今,數字化轉型升級的大潮疊加國產化軟件的廣泛應用,虛擬化的垂直領域表現最為活躍的包括政府、電信、教育、媒體、制造業等,細分的應用發展(例如新媒體、視頻處理、人臉捕捉等)導致的大規模數據積累推動虛擬化市場的增長。“兩華一云”頭部國產廠商經過多年持續專注虛擬化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結合自身技術特點,市場地位愈發鞏固。華為、新華三以服務器硬件優勢,云宏以廣泛的國產軟件生態系統適配性,都在虛擬化領域形成了差異化技術和產品矩陣,建立了有效的技術、行業壁壘,獲得市場認可,其他廠商短時間內很難形成有效競爭。
綜合來看,在中國市場國產虛擬化技術首先將會在關鍵行業領域隨著國產化需求的推進而獲得高速發展,進而在全球不確定因素影響下加速向中國數字經濟的各個領域快速得到廣泛的應用。以華為、新華三、云宏為代表的“兩華一云”廠商,正開辟出國產虛擬化技術的黃金發展期。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