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圳市政府印發《深圳市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建設工作方案》,提出通過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建設,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掌握一批具有國內乃至國際領先水平的智能建造核心技術,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創新能力和行業影響力的骨干企業,形成深圳特色的智能建造產業集群,工程建設領域實現從建造、制造到智造的轉變。
2022年10月底,深圳市入選國家首批智能建造試點城市。此前,由中建海龍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建海龍科技”)領銜建設的深圳市壩光生態國際酒店項目、深圳中學泥崗校區新增電梯項目、深圳龍華樟坑徑地塊項目成功入選深圳首批6個智能建造代表項目。
這些項目采用中建海龍科技原創研發的MiC(Modular Integrated Construction,模塊化集成建筑)技術,將整體建筑拆分為模塊化“單元”,在工廠內完成結構建造、室內裝修、水電安裝等90%以上的工序,“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送到工地現場時,每個模塊內基本達到精裝修入住前的程度,然后在現場通過吊裝及連接快速組合拼裝成整體建筑,“像搭積木一樣造房子”。
深圳市壩光生態國際酒店項目
項目總工期124天,總建筑面積25.65萬平方米,采用以MiC技術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業化建造技術和智能化建造技術,實現了我國MiC技術由低層向多高層的突破。項目基于DfMA設計理念,在項目5個階段、36個應用場景應用BIM技術,同時結合C-Smart智慧工地系統,與工廠生產管理MES系統有序銜接,實現了工廠和現場一體化。
深圳中學泥崗校區新增電梯項目
項目作為國內首批采用雙電梯井道MiC技術的高層建筑產品,是在原有的四棟高層學生宿舍中加建八臺1.6T電梯。項目使用108個MiC模塊單元,實現了工廠100%自動化流水線生產,集成電梯軌道、梯門與裝飾裝修。在MiC模塊單元生產過程中,項目應用智慧工廠管理平臺,可以實現自動化排產、生產進度可視化、二維碼追溯質檢等全鏈條數字管理。
深圳龍華樟坑徑地塊項目
項目采用中建海龍科技的混凝土MiC體系建造,可節省70%以上現場用工量、減少超過75%的建筑廢棄物。同時,項目開發應用了行業領先的數字建造管理平臺,打通了BIM設計平臺、MES制造執行系統、QMS質量管理系統、WMS智慧倉儲物流系統、C-smart智慧工地系統的多系統、全環節的數字聯通,讓數字化賦能管理、數據驅動管理,真正實現了新型建筑工業化與智能建造的協同發展。
“十四五”規劃提出:“發展智能建造,推廣綠色建材、裝配式建筑和鋼結構住宅”。這也意味著,未來中國建造將向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面對新趨勢、新機遇,中建海龍科技通過加強科技創新引領、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加快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將進一步助力建筑業從建造、制造向“智造”轉變。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