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發展的半徑有多大,風險管理的半徑就得有多大。”隨著業務的高速發展以及數字化日益滲透,一些全新樣貌和形態的風險開始加速積聚。
從危機管理理論來說,如果預防到位,很多危機是可以被扼殺在萌芽中的,而風險預警平臺則是從源頭預防風險的重要工具。
某農商行啟動數字化風險預警建設,并引入百融云創決策引擎和知識圖譜等產品,構建個人客戶、企業客戶關聯關系挖掘模型,完善貸前反欺詐系統。
此后,該行還引入了百融云創風險預警平臺,針對監管合規風險、機構風險、業務產品風險、員工行為風險等多維度風險指標的信貸全面風險管控。
風險預警平臺由預警信號體系、預警管理流程、預警監控分析、風險預警管理政策四大板塊組合而成。通過一系列定量、定性的技術手段,針對未知的風險,建立全天候不間斷的監控體系,讓預警始終跑在風險前面。不僅能快速鎖定風險,把好風險關隘,更能快速響應,聯動處理機制。
2021年底,該行完成了風險預警系統與銀行信貸系統無痕接入,整個過程不需要改變銀行的物理環境,也不會在系統層面直接影響整個業務流程。
那么預警平臺是怎么運作的呢?在該行的信貸系統中,預警平臺就像是一座雷達對未知環境進行24小時不間斷的扇面掃描,鎖定預警監測對象,根據不同監測對象,如個人客戶、企業客戶、小微企業主、押品、貸款產品設置不同預警主題。并設置風險的“紅綠燈”信號,以顏色直觀反應客戶的風險程度。
同時在整個預警管理過程中,系統會不斷進行動態的歸納和總結,以此來優化預警管理流程。比如接收到風險信號后,自動判斷誰來處置、誰來跟蹤、誰來解除,讓預警流程與作業流程實現完美的聯動。
通過該平臺,該行實現了信貸風險預警對信貸業務貸前、貸中、貸后全生命周期管理,完成了個人客戶、對公客戶和內部員工三個視角的風險監視,加速了政府單位、百融云創為代表的科技公司、涉農龍頭企業、經營農戶四個主體的對接,以“數字化集成+協同化合作”的風險管理模式,增強銀政、銀企、銀農數字化合作,形成信貸風控生態體系。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