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不斷深度融合,以推進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大力發展智能制造已成為全球主要國家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主要路徑。
3月25日,由中共太原市委、太原市人民政府、中國工信出版傳媒集團聯合主辦,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合作中心、太原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等共同承辦的2023全國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深度行暨太原工業互聯網發展大會在并召開。
大會以“加速工業互聯 壯大數字經濟”為主題,圍繞工業互聯網賦能產業數字化轉型、工業互聯網生態構建等內容展開深入研討。
如何理解工業互聯網?
北京蘭光創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朱鐸先用八個字解讀了對工業互聯網的理解,即“機智、人和、互聯、共生”。他認為,首先,工業互聯網的底層邏輯是將人的智慧通過軟件、系統使機器和系統更加智能。其次,智能制造不是站在機器角度發展人,而是站在人的角度去看如何通過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逐步解放人的體力、腦力。第三,工業互聯網應該理解成三個層次,工業是主體,企業與企業之間甚至包括產品互聯是方式,網是手段。工業互聯網不是工業的互聯網,也不是互聯網的工業,是工業互聯的網。第四,工業4.0最終目的要達到社會化合作。
如何賦能智能制造?
用友網絡副總裁、工業互聯網首席專家楊寶剛表示,隨著工業互聯網等技術的發展,智能制造會規模化和批量化得到普及。智能制造的普及要從數字化開始,二是網絡化,三是智能化,四是平臺化。如果再進一步發展就是生態化。其中,數字化有三層含義,一是信息數字化,也是未來做數字孿生的基礎。其次是業務數字化,包括生產的數字化、采購的數字化、營銷的數字化等。三是企業數字化,數字化企業首先要實現信息數字化和業務數字化,最終才能實現整體數字化轉型,包括人的轉型,包括組織轉型,包括商業模式轉型。在平臺化方面,楊寶剛表示,過去企業的信息系統都是獨立的、互相之間盡管有接口,但底層沒有連接。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我們會構建統一的標準、統一的基礎、統一的DNA,再構建各種應用系統,這樣就使得平臺上的應用系統是底層連接、是互通的。只有平臺化才真正能夠實現企業整體打通,使得企業的供應鏈上下游能夠迅速連接起來。
工業互聯網為何關鍵?
華為煤礦軍團MKT與解決方案總裁郭振興認為,未來工業互聯網是大國競爭的焦點。從工業互聯發展的兩個關鍵點來看,企業一定要走向創新,產業一定要通過上下游聚合才能形成整體優勢。他指出,未來核心還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企業引入工業互聯網架構,讓自己的管理決策和生產流程全部得到優化。二是人才規模發展以及行業能力流通,都要在工業互聯網平臺上進行。
工業互聯網的本質和核心是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把設備、生產線、工廠、供應商、產品和客戶緊密地連接融合起來,幫助制造業拉長產業鏈,形成跨設備、跨系統、跨廠區、跨地區的互聯互通,從而提高效率,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和融通發展。隨著我國智能制造持續深入推進,相信未來工業互聯網將在制造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有力支撐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