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鏈”這個詞對于大眾來說其實并不陌生,地之廣,路之遠,人們享受的新鮮時蔬、肉類乃至乳制品,都離不開冷鏈運輸。互聯網時代大背景下,冷鏈數字化成了相關企業不得不踏上的發展之路。去年12月,G7易流作為鉆石協辦單位亮相了廈門“2022第十六屆中國冷鏈產業年會”,讓廣大的冷鏈企業經營者多了一次深入了解冷鏈物流管理數字化及冷鏈運輸安全的重要性。
冷鏈數字化,大勢所趨
冷鏈物流迎來了當前行業經濟、政策、社會環境持續利好的發展機遇,作為增進民生福祉的支柱型產業,冷鏈物流對于農產品的大規模流通、保證食品安全、提升消費者需求、振興鄉村建設,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我國的經濟正處在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消費者也越來越青睞高品質、精細化、安全性和透明化的冷鏈物流服務。消費升級強力拉動了生鮮水產、高端農產品等相關冷鏈商品的增長,我國近三年的冷藏車保有率都保持在20%左右,冷鏈市場規模在2022年將突破4500億元。國家層面也高度重視冷鏈物流行業的發展,在《“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中,指出要精準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重大機遇,提出推進冷鏈物流數字化、智慧化、綠色化等創新發展的方向與要求。
隨著信息化和互聯網+的大浪潮,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系列新興技術在各個細分產業和行業逐漸下沉,冷鏈物流管理也在數字化的技術下具備了溫度實時監控、精準數據采集分析、優化路徑的高效運營技術能力。對冷鏈產品的溫度維穩、冷庫的利用率提升、冷藏車的配送效率、冷鏈運輸安全都起到了極大地促進作用。
在“十四五”期間,我國將會進一步推動冷鏈設施數字化的改造,推動冷鏈物流全流程、全要素數字化的進程,構建全國性、多層級的數字冷鏈網絡。同時,完善專業冷鏈物流信息平臺的建設,發揮數字化方式強化信息采集、交互服務作用,為冷鏈干線運輸、分撥配送、倉儲服務、冷藏加工等業務一體化運作提供平臺組織支撐。
冷鏈商品的流通通常由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共同完成,從產地到末端的全鏈路有諸多環節,各個環節中參與的主體也較為繁雜,信息化數字化程度各不相同,對冷鏈技術應用的意識和能力也良莠不齊,使得冷鏈流通的斷鏈成為了行業內最大的痛點,冷鏈數字化脫節也隨之而來。從微觀來看,解決斷鏈的問題,還需要依靠頭部企業對全鏈條進行打通,貫通上下游,尤其高效協同進行冷鏈物流管理是重點也是趨勢。
在G7易流總裁張景濤看來,中國冷鏈數字化的發展動向是一個從信息化到數字化,從數字化到智能化,并最終升級為數智化的過程。信息化的階段實現的是對事實的記錄,記錄過往的每個節點和單據信息,再將數據從線下搬到線上。數字化的階段講求的是實時在線,G7冷鏈管家的loT技術,涵蓋了對溫度、位置、圖像、傳感力實時在線的感知等,也是目前國內多數冷鏈數字化服務所能達到的階段。
智能化階段實現的是諸如路徑優化、智能調度這類更為靈活的優化和算法。而想要憑借數字化為企業整體經營和業務治理發揮價值,實現代替經驗來輔助決策的理想狀態,就要抵達數據智能的階段,簡稱數智化,數據智能是一種工具,而業務治理才是目的。數智化從技術服務視角上升為業務經營視角,能夠為企業經營給出更宏觀、更系統的前瞻性決策指導。
近三年,在應對疫情反復爆發的實踐經驗中,彰顯出了讓冷鏈物流數字化建設的重要性,大數據的測算可以為風險溯源以及事前預警提供參考。以冷鏈車為例,全國大概有30%以上的的冷鏈運力實現了位置、溫度的實時監控,結合國家公布的中高風險區的數據,以及車輛的運行軌跡和停留的狀態比對,可分辨出該車輛是否存在涉疫風險,大大提升冷鏈運輸安全性。
另外,疫情防控要保證供應鏈的安全,之前疫情下的“灰犀牛事件”時刻在挑戰物流的穩定性,經常會面臨物流基地被封控,影響該區域的供應保障。“保供”成為企業的新熱點,很多冷鏈企業不再僅僅考慮效率問題,特別是冷鏈食品行業,意識到建立安全運營體系尤為重要。G7易流的G7冷鏈管家能根據冷鏈的運力、冷鏈資源分布情況,基于過往的大數據,可以測算出可能出現疫情風險的區域,為企業提供運力的推薦和支持。面對多次突然爆發的疫情緊急封控,對大數據和冷鏈資源的掌控多次幫助政府針對局部地區做好了應急保障。
隨著冷鏈意識的增強、企業管理能力的提升,冷鏈物流的數字化將會越來越普及,貨主企業需要通過全鏈條數字化提升冷鏈商品流通的品控能力,實現降本增效;物流企業則需要通過數字化提升冷鏈服務貨主供應鏈的粘性。
冷鏈涉及到食品安全,不僅僅只局限于商業范疇,對于冷鏈物流數字化的建設還是需要政府多出臺有利于行業發展的強制性標準,搭建一些國家性質的平臺,包括冷鏈車監管平臺,食品品控溯源監管平臺等等,從國家層面治理食品安全,同時為行業配套產業基金資金。
強強聯手,譜寫新篇
G7物聯與易流科技在2022年6月7日宣布正式合并, G7易流整合了G7物聯與易流科技的資源和服務能力,將成為行業中唯一具備完整IoT+SaaS能力的軟件服務公司。
張景濤表示,長久以來,兩家企業在冷鏈物流企業、鏈條上下游的貨主以及餐飲零售企業、食品加工制造企業中積累了一定的客戶量。其中,易流科技專注于冷鏈行業技術與方案創新的不斷探索,結合loT的物聯網設備與SaaS的軟件系統工具,為倉、車、店全場景應用提供技術和服務支持,建立食品流通全鏈條的數字化監管從而保障食品安全。同時依托算法和智能化的應用,完善部分智能調度,如路徑優化、整體的品控、溫度的預警報警等功能。在SaaS系統強大的能力支撐下 ,通過搭建物流控制體系的算法和數據應用進行輔助決策,真正利用智能化指導客戶完成品控管理。
冷鏈產業發展在我國起步較晚,程度較低,水平落后。諸多本應使用冷鏈的場景都沒有被覆蓋,食品安全得不到充分保障。但跟普通的干貨物流比起來,較少的市場占比也給冷鏈物流帶來了巨大的發展空間。所以G7易流根據在冷鏈行業十余年的沉淀及對未來產業發展的趨勢洞察、前景分析,都斷定冷鏈行業是值得投入資源繼續深耕的領域,合并后的G7易流也將為冷鏈行業帶來新的貢獻。
首先,G7易流將繼續圍繞可視化進行升級。在運輸特別是車輛溫度管控的可視化基礎上升級為從訂單到產品全生命周期的可視化。包括產品原材料采購、生產加工、流通過程,以及末端消費的所有環節,均應用物聯網、SaaS軟件等技術將可視化貫穿端到端,實現全流程的管控。此外,能耗追蹤也是可視化服務的一大目標,不管冷庫運輸、干線運輸車輛或配送車輛都存在較大的能耗管理問題。全鏈路數字化的大趨勢下,降低能耗符合“雙碳”國家發展戰略,而實現能耗管控就要先實現能耗的可視和可追蹤,在此基礎上才能進行優化調整,提升整體效率。
其次是打造運力供應鏈。也就是針對貨主,特別是上游企業,對運力成本進行改善,實現降本增效。傳統的可視化或者溫度管理是通過數字化工具,對溫控和整體運力進行品控管理,而運力供應鏈是指根據貨主運力成本和運營情況,幫助客戶構建平臺運力池,為貨主企業重構運力供應鏈的新服務模式。這也意味著G7易流會加大對G7冷鏈管家的技術研發投入,對冷鏈行業持續進行新的探索,從工具賦能轉向運力組織的成本優化。
第三是對低碳物流進行偏中長期的探索。無論是燃油車還是新能源電動車以及冷庫運營,都存在節能減排的問題,數字化運營可以給出更優的解決方案。G7易流將全程追蹤客戶物流過程中的碳排放,找到顯點,從而打造優化低碳運營體系,協助客戶構建低碳的工業物流體系。
第四是食易安(11AN)的品牌延伸。G7易流在21年推出了11AN,其涵義就是“一心一意守護食品安全”。11AN聚焦從工廠到賣場、從農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數智化服務,包含數智品控、數智監管和數智檢測服務。食安數智塔是11AN食品安全產業鏈全場景數智生態建設與布局的藍圖,包含IoT基礎設施、食品供應鏈協同、食品安全數智應用、食品安全服務四個板塊,充分融合G7易流已有產品。未來將借助開放融合的產品開辟食安數智化的新模式,有效解決全鏈條追溯和全程溫控的難題。
G7易流構建創新的場景化IoT始終致力于解決客戶最迫切的痛點和行業的持久難題。
G7易流,未來可期
G7易流在不同行業的場景化IoT能力方面均形成了獨特的解題模式,以“客戶痛點”為始,尋因溯源;以“客戶價值”為終,創新迭代。G7易流作為數字化技術的賦能者和服務者,未來將運用IoT+SaaS技術持續為客戶創造價值。
張景濤表示,冷鏈行業的數字化目前還處于早期階段,想在這個行業做的長久就要耐得住時間,需要具備長期奮戰精神,滿懷使命感,在實踐中不斷突破冷鏈物流數字化建設的阻礙,抓住時代的發展命脈,不斷優化提升。從中短期來看,G7易流還是一家徹徹底底的技術和服務公司,會加強IoT+SaaS業務,服務貨運經營者(FM)和大企業(KA)兩大客群。
針對貨運經營者,G7易流打造了“1+2+N”的產品戰略。今天的貨運經營者都迫切想要擺脫每天在釘釘、微信群、Excel以及傳統的TMS內部系統中不停的搬運數據,卻不能實時掌控毛利、掌控服務的困境。
該產品戰略中的“1”是指財運通,能夠支持老板、財務、調度、司機等各方人員,不限時間空間在同一個一體化平臺上更高效甚至自動化地完成工作。
“2”是指兩個原生應用,分別針對自有車的智能管車和外協運力的車輛管理,尤其是今年的智能管車2.0,實現了運單維度的智能場景識別,第一次把經營與管車有機智能地結合起來,是G7易流獨創的loT+SaaS產品。
“N”是指多個交易服務,加油、裝備租賃、運費結算等一系列的交易服務都是高頻動作,能夠和客戶建立更強的黏性。
通過“1+2+N”產品戰略可以打通貨主、物流及司機,建立貨運全鏈條實時數據、實時交易能力,實現貨運經營全鏈條的線上化、數據化。
面向上游大企業,基礎產品是不夠的。首先,要以基礎產品為核心,以PaaS方式為他們提供端到端供應鏈可視化服務,同時,為那些深入介入運力交易的大型貨主,用已經積累的+2、+N能力,提供運力池、網絡貨運以及后市場一整套方案,大大縮短他們重構自身物流模式的歷程。
長期來看,貨運經營者(FM)和大企業(KA)兩大群體是上下游關系,掌控從貨主到物流公司再到司機的全鏈路實時數據,實現全鏈條線上化和數智化的經營。
助力貨運經營者提升價值創造能力,堅守為客戶企業數字化管理賦能,是G7易流一直以來的使命與期愿。冷鏈運輸安全是關系到行業內企業的命脈,更是消費者食品安全的根本保障。G7冷鏈管家充分分析場景下企業痛點,助力冷鏈物流管理數字化轉型,持續為行業發展提供原動力。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