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從“建造”走向”智造”的裝配式建筑,不僅改變了傳統建筑行業落后的生產方式,也帶來了一場建筑業的技術革新。隨著建筑行業發展,裝配式建筑得到廣泛的社會應用,在一批校園建設、改造等工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日前,深圳中學泥崗校區學生宿舍新增電梯項目榮獲深圳市建筑工務署授予的2022年度優秀項目組稱號。該項目由中建海龍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建海龍科技”)及中海建筑有限公司擔任EPC總承包單位,是國內首批采用雙電梯井道MiC(Modular Integrated Construction,模塊化集成建筑)技術的高層建筑產品。
MiC建造過程具有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一體化裝修、全自動化生產線五大特點,在建造速度、安裝精度方面提供了更快、更好、更環保的建筑解決方案,是裝配式4.0時代的核心技術,可應用于商品住宅、安置房、公寓、酒店、學校、醫院、電梯等多種建筑場景。
項目在原有四棟高層學生宿舍中加建八臺1.6T電梯,使用了108個MiC模塊單元,并集成電梯軌道、梯門與裝飾裝修,實現了工廠100%自動化流水線生產。同時,項目采用BIM深化設計、指導生產,在MiC模塊單元生產中應用智慧工廠管理平臺,實現自動化排產、生產進度可視化、二維碼追溯質檢等全鏈條數字管理。
據介紹,該項目采用中建海龍科技自主研發的滑移耗能式主次結構連接節點、疊箱豎向聯通式灌漿連接節點等科技成果,保證了整體建筑抗風、抗震的安全性能。另外,項目利用工業級毫米級公差,取代傳統建筑的厘米級公差,自主研發高精度定位系統,為模塊的快速精準裝配提供保障,提升項目工業化程度。
此外,項目施工現場建筑廢棄物排放為25噸/萬平方米,遠低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300噸/萬平方米及國家“十四五”建筑業發展規劃目標200噸/萬平方米的標準。項目隱含碳排放總量相比傳統鋼結構建造方式可降低8%,通過采用電梯熱阻回饋裝置,電梯運營階段能耗還將下降超過25%,真正實現了低碳環保的目標。
中建海龍科技通過MiC綠色快速建造技術及數字化管理系統科學調配,歷時66天,使項目如期竣工驗收。項目建設過程中大力推廣建筑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裝備,并成為積極推廣智能建造、裝配式建筑、綠色建筑的新型建筑工業化課題試點項目,為新型建筑工業化和促進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積累經驗。
發展裝配式建筑是建筑方式的重大變革,有利于節約資源能源,減少建筑污染,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和質量安全,促進建筑業和工業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培育新產業新動能。伴隨建筑產業化發展轉型的步伐,中建海龍科技將繼續探索裝配式建筑技術創新和推廣應用,打造一批標桿項目,在助力建筑業高質量發展中展現企業擔當。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