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出版社透漏,根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綱領精神,打造的中小學生課外閱讀讀物,《詩詞書畫鑒賞指南》將在2023年下半年面世!
“文化自信”作為學生的核心素養被放在第一位
語文新課標指出“文化自信是指學生認同中華文化,對中華文化的生命力有堅定信心。”學習過程中要“注重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豐富多彩,提升自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修養”“注重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中華人文精神和傳統美德,表達自己作為中華民族一員的歸屬感和自豪感”。
課程內容中設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題
在語文課程內容中提出“圍繞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要求,確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主題……鼓勵人們向上向善的中華人文精神;孝老愛親等中華傳統美德”
學校應積極爭取社會各方面對“課程資源”的支持
“調動多元主體,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與潛力,積極利用和開發各類課程資源;學校應積極爭取社會各方面的支持,拓展資源領域,豐富資源類型。”
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語文新課標對各學齡段的具體要求如下:
第一學段(1-2年級)
學習有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短文,將讀到、聽到、看到的故事講給他人聽。重視古代詩文的誦讀積累,感受文學作品語言、形象、情感等方面的獨特魅力和思想內涵。
第二學段(3-4年級)
背誦優秀詩文50篇;初步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和智慧。
第三學段(5-6年級)
識字與寫字中提到“能用毛筆書寫楷書,在書寫中體會漢子的優美”;實踐活動中“積極參加校園文化社團,參與學校和社會舉辦的戲曲、書法、篆刻、繪畫、刺繡、泥塑、民樂等相關文化活動,體驗、感知、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閱讀中“能主動閱讀體現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作品,結合具體內容或時代背景豐富對作品內涵的理解”
第四階段(7-9年級)
識字與寫字中提到“保持良好的書寫習慣。臨摹、欣賞名家書法,體會書法的審美價值。”閱讀要求中提到“閱讀詩話、文論。書畫藝術類的經典片段,嘗試運用其中的觀點欣賞、評析作品。”“誦讀古代詩詞,背誦優秀詩文80篇”
根據新課標打造的“仿真性體驗”閱讀圖書
《詩詞書畫鑒賞指南》一書,以史為鑒,打造第一本文學歷史“仿真性體驗”閱讀圖書,從中華優秀文化中,選取4種角度(詩詞音樂、 哲學、書法、繪畫) ;
同時《詩詞書畫鑒賞指南》也是根據歷史新課標、語文新課標、藝術類新課標相結合的一本開創性圖書,打通歷史、人物、作品,三條敘事線。
著手解決“文學知識記憶混亂、人物關系混淆、作品理解表面化的問題、作品與時代、人物脫節誤讀、缺乏整體文學歷史觀”的問題。
“2022版 義務教育 語文課程標準 附錄1”包含的篇目
在“語文課程標準 附錄1 ” 優秀詩文背誦推薦篇目,推薦古詩文135篇 1-6年級75篇;7-9年級60篇。
1-6年級,《詩詞書畫鑒賞指南》,詩詞部分包含18篇相同篇目, 23個作者及時代背景故事解讀。
具體如下:賀知章《回鄉偶書》、王之渙《涼州詞》、孟浩然《春曉》、王翰《涼州詞》、王昌齡《出塞》、王維《鹿柴》、李白《古朗月行》、杜甫《春夜喜雨》、張繼《楓橋夜泊》、韋應物《滁州西澗》、(孟郊、劉禹錫)、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柳宗元《江雪》、(杜牧)、羅隱《蜂》、(范仲淹、王安石)、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李清照《夏季絕句》、陸游《示兒》、于謙《石灰吟》、鄭板橋《竹石》。
7-9年級,《詩詞書畫鑒賞指南》,詩詞部分包含4篇相同篇目,20個作者時代背景故事解讀。
具體如下:詩經《關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杜甫、岑參、白居易、李賀、杜牧、李商隱、李煜《相見歡》、范仲淹、晏殊《浣溪沙》、王安石、蘇軾、李清照、陸游、辛棄疾、柳宗元、范仲淹、歐陽修。
對圖書市場的新啟發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培養文化自信心的根基。弘揚學習中華優秀文化,讓文化走出去,對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著重要意義,希望《詩詞書畫鑒賞指南》的出版,尤其是多敘事線史料實證“仿真性體驗”圖書,對于青少年圖書出版行業,有新的啟發!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