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香港科技大學深港協同創新研究院及瑞安新天地聯合主辦的綠色可持續發展論壇圓滿舉辦。
2023年,香港與內地全面恢復通關。為響應大灣區深度融合機遇,推動綠色低碳產業、城市可持續發展,論壇特設三大主題演講、兩項重磅發布、一場圓桌對話,聚焦全球綠色可持續發展問題,匯聚粵、港、滬三地多方專家學者,產業生態伙伴分享交流他們在可持續領域的實踐與愿景,通過廣泛凝聚共識,共同暢想國家3060雙碳戰略目標引領下的城市可持續發展創新路徑。
論壇匯聚粵、港、滬三地政產學研專家學者
在本次論壇上,InnoSpace 作為主要發起單位,聯合瑞安新天地、港科大深港協同創新研究院、ULI城市土地學會、瑞奕資本共同發起綠色未來創新生態網絡,致力于挖掘應用于未來城市場景的綠色可持續創新技術及解決方案,培育具有ESG投資價值的創新企業,協同粵、港、滬三地的產業、高校、資本資源,共同建立賦能未來城市的綠色可持續生態,推動城市綠色可持續發展。
綠色未來創新生態網絡啟動儀式
為了踐行綠色未來創新生態網絡的使命與價值,港科大深港協同創新研究院與瑞安新天地共同發起綠色可持續開放實驗室項目,該項目在此次活動中揭牌,這也是深港河套科技創新合作區首個校企深度合作,聚焦綠色可持續領域,協同深港滬三地的開放平臺。
綠色可持續開放實驗室項目啟動儀式
深圳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專職副會長顧挺先生、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汪揚教授、瑞安房地產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瑞安新天地有限公司副主席兼執行董事羅寶瑜女士、瑞安新天地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張斌先生,香港科技大學深港協同創新研究院院長楊晶磊教授、瑞安房地產可持續發展部總經理陳宇華女士、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新能源與低碳發展中心執行主任劉宇先生、瑞安產業創新平臺InnoSpace大灣區負責人李柏儒女士等重要嘉賓出席參與了本次活動。
可持續領域專家學者薈萃
聚焦綠色城市創新解決方案
論壇中,與會嘉賓與可持續發展領域的政產學研界代表齊聚一堂,共同圍繞可持續發展的主題,共謀綠色發展大計。
分享嘉賓:(從左到右,從上到下)
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汪揚教授
瑞安房地產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瑞安新天地有限公司副主席兼執行董事羅寶瑜女士
香港科技大學深港協同創新研究院院長楊晶磊教授
瑞安新天地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張斌先生
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新能源與低碳發展中心執行主任劉宇先生
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汪揚教授在致辭中表示:香港科技大學一向重視及支持城市可持續發展,并致力于提供跨學科智慧城市方案,在雙碳政策與綠色金融、數據分析與雙碳設計、零碳、負碳科技等領域積累了大量的科研成果,為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改善城市生活質量貢獻科技力量,同時我們在校園實行可持續智慧校園計劃,鼓勵師生進行跨學科學習,將前沿技術帶出實驗室,真正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可持續發展需求。
瑞安房地產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瑞安新天地有限公司副主席兼執行董事羅寶瑜女士在致辭中表示:在過去20多年的探索和實踐中,瑞安致力于在城市更新的建設中融入可持續發展技術和理念,并在傳承民族文化和歷史保育的基礎上推動本土創意人才的發展和國際文化交流,打造兼具活力和韌性的城市細胞 - 可持續發展的瑞安卓越社區。希望不斷協同粵、港、滬的合作伙伴,交流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經驗以及探討未來發展的更多可能性,共同建設輻射全球的綠色未來創新生態網絡,助力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香港科技大學深港協同創新研究院院長楊晶磊教授圍繞雙碳目標下的綠色建筑集成創新體系初探與港科大方案進行了主題分享:在建筑碳排放的全壽命周期中,原材料、運輸和存儲、施工階段、運維廢舊拆除、再利用都會帶來大量的能源消耗及碳排放,其中運維和原材料占比非常大。而港科大布局全鏈條生命周期的創新技術研究,在圍護結構材料的創新、建筑的模塊化自動制備與自動化裝配、熱舒適度的精準化的管理、電網、建筑光伏一體化、光熱、光電等系統的性能提升等領域,都已有許多不同教授的創新科研成果。
瑞安新天地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張斌先生也帶來了瑞安在城市發展中的綠色可持續暢想與實踐:瑞安從 2011 年開始聘請第三方進行集團碳核查,公司整體碳排放強度至21年底已下降 53.5%。同時,致力于帶動產業鏈的伙伴加入可持續價值的創造中,瑞安開放旗下860萬方管理面積作為living lab,鼓勵創新方案在瑞安生態場景中的落地與實踐。他表示,瑞安將自己定位為可持續的城市方案提供者,并扮演了四個角色。第一,是產業生態的培育者,承載有活力的、可持續的商業行為和產業形態。第二,是多元資本投資者,避免一些項目需要在短期內做一些處置(更多需長期自持),能夠實現長期的價值。第三,是無界空間經營者,讓旗下每一個項目與城市無界融合。第四,是活力空間創造者,在這個空間,讓人充滿活力、創意和想象。
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新能源與低碳發展中心執行主任劉宇先生則從宏觀層面分享了雙碳目標下深圳綠色低碳產業發展:深圳是首批國家低碳試點城市,也是首個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城市,也是首批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從數據上來看,深圳的雙碳基礎比較好,單位GDP能耗、單位GDP碳排放總量在全國是比較先進的水平,公交、出租車電動化應該是全世界第一個大城市實現的。實現雙碳目標對于深圳來講,能源是主戰場,電力是主力軍。對于深圳有3個比較重要的領域,是在雙碳目標和雙碳工作推進過程中能夠催生出更大規模、更大市場的產業,一是新能源產業;二是安全節能環保產業;三是智能網聯汽車產業。
產、學、研大咖思潮碰撞
共商綠色可持續產業生態共建之道
隨后,在圓桌論壇環節,港科大深港協同創新研究院執行總監高凌云女士作為主持人與四位行業專家學者進行了圓桌對話,共同展望更加環保、綠色、可持續的綠色未來。
圓桌對話
香港科技大學機械及航空航天工程系教授、綠色可持續實驗室項目負責人黃寶陵教授的個人研究領域集中在光熱技術,包括建筑表面和光熱涂層。他表示,現在可持續領域的技術和產業以需求驅動,綠色可持續開放實驗室作為一個開放的平臺,希望能夠引導研究者、投資人、企業一起合作,合力解決復雜的發展問題。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提出了很多年,傳統的一些技術已經面臨著瓶頸,需要新的技術、新的理念、新的解決方案,來解決新的問題,這里潛藏著巨大的機會。反之,以技術創造需求,新的技術引導新的需求,形成新的產業。港科大以教書育人為根本,也希望可持續發展的平臺,能夠給學生提供更多了解業界的機會,參與到相關的科研發展,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動力,這樣才是真正可持續的發展。
瑞安房地產可持續發展部總經理陳宇華女士提到,瑞安已經承諾了2050年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制定并踐行著2030年5C可持續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對瑞安來講,不僅僅是合規、ESG信息披露、ESG融資,另一方面瑞安更希望可持續是可以落地,可以和技術、產業相結合的,創新課題也是其中一個工作重點。今年瑞安會特別關注兩方面的科技創新課題,一是作為開發商碳排放占比最大的減碳,建筑材料;二是生物多樣性、材料全生命周期;這些課題都是今年內希望有實實在在成果的。不僅僅是一個開發商,瑞安在上海有上百萬存量運營的資產,可以成為技術實實在在落地的平臺,期待與產學研各方的更多、更深度合作。
深圳市順熵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哈工大(深圳)微納流體力學研究中心主任朱永剛博士的課題組主要聚焦和可持續發展密切相關的兩個應用:一是深化檢測芯片,二是熱管理,流體相變技術來導熱,在節能減排當中有很多的應用。他認為未來最有市場前景、也是順熵科技重點布局的是包括儲能、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等方向新能源領域;數字和信息化的賽道如大數據中心的耗能降低;新基建制造領域如新型激光器。
香港科技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系助理教授王者教授主要研究的方向是運動控制,從軟件上來提升建筑系統的能效。他認為綠色建筑有3個很重要的維度,一是人,二是空間,三是性能/計算——首先需要了解服務的對象是誰,需要什么樣的服務,如何更好地感知人的需求;其次是感知環境,需要開發更好的傳感器去感知建筑的狀態。第三是計算,把感知到的信息,通過更先進的算法,更高效地實現滿足人的需求。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可持續能源與環境學域助理教授周騰教授的研究領域為碳捕集。他認為碳中和的未來將是“三條腿走路”,一是以光伏、鋰電為代表的的新能源;二是碳匯,如生態碳匯;三是CCUS領域,即利用二氧化碳捕集和二氧化碳轉化的方式,來把排出的二氧化碳減掉,包括捕集燃燒后,發完電之后排出的二氧化碳,以及空氣碳捕集。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