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2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發展促進中心、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廣州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聯合舉辦的科技成果賦智中小企業“深度行”活動(廣州站)成功舉辦,同步舉行賦智“深度行”活動啟動會。
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長任愛光,工業和信息化部財務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翁啟文,中國科學院院士鄭志明,中國工程院院士彭壽,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發展促進中心主任沙南生,廣州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黨組書記高裕躍,廣州市黃埔區政府區長、廣州開發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冼銀崧,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諶志群、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黃星耀出席會議。
任愛光指出,近年來,工業和信息化部出臺了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系列政策,引導廣大中小企業在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中發揮重要作用。目前,我們已建設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24家,部重點實驗室187家,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125家,加強產業關鍵技術供給并推動向中小企業轉移轉化,累計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7萬多家,小巨人企業8997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186家。任愛光強調,當前中小企業還存在科技創新能力不強,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薄弱等難題,亟待構建“成果常態化布局、供需精準化對接、服務體系化布局”的創新生態,推動科技成果有效賦智中小企業,持續增強中小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實現成果價值和經濟效益的持續增長。
翁啟文指出,金融作為重要的戰略資源,是大國博弈的戰略支點。工信部聯合上交所開展實施了“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專項工作試點,目的是推動構建適配科技攻關、成果轉化全生命周期的融資手段,引導早期投資支持產業科技創新,鼓勵更多的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為鍛長板、補短板、強基礎提供多渠道、多持續的資金保障,提升重點產業鏈自主可控的能力,助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
廣州站是賦智“深度行”活動的首場,以“對接合作,賦智惠企”為主題,聚焦新材料、集成電路、裝備制造、新能源、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領域,開展政策解讀、主題論壇、成果路演、供需對接、項目簽約等活動。
活動現場,制造業創新成果產業化服務平臺正式上線運行。該平臺是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發展促進中心牽頭建設的、制造業領域服務全國的創新成果產業化平臺,旨在完善制造業創新體系,加快推進平臺建設,促進制造業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合作,以技術創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會上,相關單位就下一步深度合作進行了簽約。
會議同步舉辦了產業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數字化轉型升級與智能制造、質量品牌助力專精特新發展之路三個平行論壇。與會嘉賓分別聚焦論壇主題,分享經驗,共同探討如何推進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制造業創新成果推廣轉化暨投融資路演活動從優勢項目中擇優遴選推薦了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術、裝備制造 4大方向30個項目,參會投資機構代表對路演項目興趣極高,紛紛期待與路演項目的進一步溝通。企業技術需求專場活動結合廣州市中小企業技術需求,精準開展高校專家“1對1”技術對接,促成多家企業與高校簽署合作意向書。
來自北京、天津、河北、江蘇、浙江、河南、重慶等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領導,有關地方部門、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事業單位、投融資機構、高校、廣大中小企業、科研院所等相關同志參加活動。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