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科技
-
科學家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 讓患有視網膜色素變性的小鼠重新恢復了視力
負責這項研究的 Kai Yao 教授表示:“這項實驗充分表明基因組編輯工具已經具備編輯神經視網膜細胞基因組的能力,尤其是針對不健康或垂死的光感受器,為后續治療視網膜色素變性等疾病方面
-
研究發現Apple Watch智能手表可以幫助鐮狀細胞病患者預測各種疼痛
研究人員使用多項邏輯回歸(multinomial logistic regression)、梯度提升(gradient boosting)和隨機森林(random forest)三種機器學習模型,以及兩種 Null 模型,來評估疼痛評分的準確性。
-
大眾汽車發布ID.2all概念車 前置發動機功率為166千瓦
近幾年來,電動汽車一直是大眾汽車的重點。該公司計劃打造業內最大的電動汽車車隊,目標是在2025年之前取代特斯拉成為電動汽車行業的領導者。該公司表示,到2026年,它將有10款新電動汽
-
NASA和公理太空向外界展示了將用于阿爾忒彌斯3號任務的月球宇航服原型
這套宇航服中有一個內層,叫作氣囊層,主要就是容納里面的空氣,它的外部覆蓋了約束層,約束內層保持一定的形狀,在這上面還有是一層是多層保溫層,可以保護宇航員免受惡劣的太空環境
-
亞馬遜表示為了提高競爭力 計劃于2024上半年向太空發射其第一顆互聯網衛星
林普負責監管亞馬遜公司的消費設備,他表示,該公司計劃每天制造“三到五顆”衛星來實現這一目標。這樣下去,亞馬遜有望用三年時間達到發射衛星的數量是整個網絡衛星數量的一半。
-
NASA授予螢火蟲太空近1.12億美元合同 于2026年向月球背面發射一艘著陸器
這份開發商業著陸器的合同是阿爾忒彌斯登月計劃下屬商業月球有效載荷服務 (CLPS) 計劃的一部分。CLPS 計劃的目的是部署私人公司建造的月球著陸器,在未來幾年人類登陸月球之前研究月球表
-
科學家利用人工智能改善塑料回收 對不同類型的可堆肥、可生物降解塑料進行分類
倫敦大學學院(UCL)的研究人員在 Frontiers in Sustainability 上發表了一篇論文,他們使用機器學習自動對不同類型的可堆肥、可生物降解塑料進行分類,并將它們與傳統塑料區分開來。
-
科學家首次繪制出果蠅幼蟲完整腦圖 揭示了微小生物的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
更令人驚訝的是,這張連接組與人工智能(AI)中使用的神經網絡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科學家發現,果蠅幼蟲中樞神經系統中存在一種特殊類型的突觸模式,稱為“跳躍連通性”,即某些神經
-
比亞迪半導體推出SOT-227封裝IGBT/二極管系列模塊:可用于車載OBC系統
該產品為比亞迪自主 IGBT 芯片,采用標準封裝,兼容市場主流尺寸。優化 DBC 布局設計,降低采樣信號干擾。封裝體積小,安裝方便。可根據客戶需求自由搭配拓撲電路。應用領域包括 UPS 電源
-
長城汽車發布全新智能四驅電混技術Hi4:系統功率高達340kW
Hi4 技術模塊核心部件:1 5L 1 5T 兩款混動專用發動機,可實現最高 41 5% 的工程熱效率,油耗能夠降低 6%—7%;全新 Hi4 前驅動模塊總成,傳動效率可高達 98%,同時實現換擋無頓挫和工
-
科學家發現了一種能將空氣轉化為能量的酶
Grinter 博士表示:“Huc 非常高效。與所有其他已知的酶和化學催化劑不同,它甚至消耗低于大氣水平的氫氣 —— 低至我們呼吸的空氣的 0 00005%”。他們還使用了一種稱為電化學的技術來證明純
-
現代汽車正考慮在起亞第二代Ray EV上開始使用CATL生產的磷酸鋰鐵電池
此外,有關信息顯示現代汽車為了克服低能量密度,還將引進 CATL 的“Cell To Pack”(CTP)技術。該技術通過簡化模塊結構,可使電池組的體積利用率提高 20% ~ 30%,零件數量減少 40%,生產效率提高 5
-
德國Lilium Jet電動空中出租車完成測試 最高速度可達到250公里/小時
Lilium 表示,在競爭激烈的電動車市場中,希望能用飛機或直升機取代公路旅行或短途旅行。公司計劃將空中出租車的巡航速度設計為 250 公里 小時或 155 公里 小時。
-
NASA表示其“阿耳忒彌斯2號”載人繞月飛行項目正在按計劃推進
美國航天局探索系統開發任務部負責人吉姆?弗里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我們從去年 11 月成功執行‘阿耳忒彌斯 1 號’無人繞月飛行任務中獲得了很多經驗和數據,目前沒有任何障礙妨礙我們
-
比亞迪開通蘋果NFC數字鑰匙功能 目前僅支持護衛艦07及2023款海豚兩款車型
使用該功能后,車主將無需再隨身攜帶實體鑰匙,只需要使用開通NFC數字鑰匙功能的移動設備輕觸主駕外后視鏡NFC標識處,即可快速解鎖、閉鎖車輪,即便在車輛無電、無網狀態下依舊可以完成
-
NASA分享了一張由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水母星系”照片
一個拖著恒星觸角的水母星系懸掛在漆黑的環境中。這些藍色的卷須在這個星系的核心下方漂浮著,使它具有水母般的外觀。當水母星系穿過星系際空間時,氣體被慢慢剝離,形成類似卷
-
工程師開發了一種微型柔性軟體機器人手臂 能夠將生物材料直接打印到人體內部的器官和組織上
研究人員表示,現有 3D 生物打印技術需要先在體外制作生物材料再移植到體內,這會增加感染風險,而新柔性 3D 生物打印機可以通過微創方式將生物材料直接輸送到目標組織或器官中。
-
科學家首次實現對自由行為小鼠的大腦全皮層和海馬神經元功能成像
此次北京大學最新的微型化三光子顯微鏡一舉突破了此前微型化多光子顯微鏡的成像深度極限:顯微鏡激發光路可以穿透整個小鼠大腦皮層和胼胝體,實現對小鼠海馬 CA1 亞區的直接觀測記錄,
-
科學家團隊開發出一種解碼器芯片 解碼數據比傳統技術更簡單、更快
科學 NEC 軟件科學與工程教授,電氣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系教授 Muriel Médard 介紹說,“這是第一次有人突破了 1 皮焦耳每比特的解碼大關。這與您在系統內部傳輸 1bit 所需的能量大致相同。這是一
-
蘋果計劃未來的HomePod智能音箱引入鉸鏈設計 從而進一步擴展、提升音頻體驗
在某些示例中,可以靈活組合揚聲器外殼的磁鐵、隔膜和壁等組件,并進行折疊、彎曲、展開為扇形等操作。揚聲器的墻壁可以包括由鉸鏈連接的部分,這些部分允許揚聲器部分的靈活性或變形
-
佳能推出晶圓測量機新品MS-001 可以對晶片進行高精度的對準測量
通過采用新開發的調準用示波器光源,新產品可提供的波長范圍比在半導體光刻設備中測量時大 1 5 倍,能夠以用戶所需的任意波長進行對準測量。因此,相較于在半導體光刻設備中所進行的測
-
毫末智行宣布全球首個自動駕駛認知大模型正式升級為DriveGPT
今年 1 月,毫末 CEO 顧維灝稱其推出的人駕自監督認知大模型就借鑒了 ChatGPT 思路,采用 RLHF(人類反饋強化學習)技術,通過引入真實人駕接管數據,對自動駕駛認知決策模型進行持續優化。
-
新型膠囊Vibrant問世 可以通過振動來緩解便秘
在一項測試中已經測試了該藥丸的功效,該研究對 200 名患有慢性便秘的人進行了八周的每晚服用,其中 40% 的人報告說每周至少有一次額外排便。在研究期間服用安慰劑的另外一組 149 人中,只
-
韋伯太空望遠鏡觀測到一顆新的小行星 大小和意大利的羅馬斗獸場差不多
韋伯望遠鏡研究團隊在嘗試觀測小行星 (10920) 1998 BC1 時所拍攝的校準圖像并沒有達到預期,被研究人員認定為技術上的失敗,因為望遠鏡所拍攝的小行星 (10920) 1998 BC1 看起來太亮了。
-
科學家發現新類地行星Wolf 1069 b:距離地球31光年
領導觀察小組的 Diana Kossakowski 表示:“我們在分析 Wolf 1069 恒星數據時,發現了一個清晰的、低振幅的信號,似乎是一顆大約有地球質量的行星 Wolf 1069 b。它在圍繞恒星公轉的周期為 15 6 天,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