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26 日消息,日前,美國西北大學工程師開發(fā)出有史以來最小的遙控步行機器人,它以一種小巧可愛的螃蟹形式出現。
這種微小的“螃蟹”機器人寬度只有半毫米,可以彎曲、扭曲、爬行、行走、轉彎甚至跳躍,無需液壓或電力。IT之家了解到,相關研究成果發(fā)表在《科學?機器人》上。
據介紹,這種機器人是用形狀記憶合金材料所制造的,然后可以變成所需的形狀,當你加熱后又會變回原來的形狀,而熱量消失時可以再次彈回變形時的樣子。
據介紹,其熱量是由激光所帶來的。激光通過“螃蟹”加熱合金,但因為它們非常小,所以熱量傳播非常快,這使得它們的響應速度可以十分驚人,甚至可以達到每秒(反復變形)10 次。同時,掃描激光的方向決定了它移動的方向 —— 向右掃描,螃蟹就向右走(由腿部驅動的時機確定)。研究小組也因此可以測出它們的平均速度是每秒行走身長的一半距離。
研究人員還嘗試了一些不同的形狀,例如可以通過旋轉掃描激光來誘導轉動的水上行走三腳架結構,能夠進行小跳躍的盤繞結構,以及其他能夠扭轉和其他運動的結構。
制造過程非常有趣 —— 該團隊將機器人造成扁平結構(加熱狀態(tài))。然后,他們將扁平結構粘合到拉伸的橡膠基材上。然后橡膠放松,機器人步伐就會縮小,并在受控屈曲過程中使它們從表面彈出,使它們處于最終的“冷卻”位置,從而應用玻璃涂層來固定它們成型直到加熱。
“機器人學是一個令人興奮的研究領域,微型機器人的發(fā)展是學術探索的一個有趣話題,領導這項實驗工作的約翰?羅杰斯說,這項新技術能夠實現多種受控運動方式。“可以把這個新機器人想象成修復或組裝工業(yè)行業(yè)中的“微縮版”機器人,或者作為“微型”手術助手來幫助人類醫(yī)生清除阻塞的動脈、止血或消除癌性腫瘤,所有這些都是微創(chuàng)手術。”,也就是說,這種微型機器人有望在成為未來成為微創(chuàng)手術的重要參與者。
領導該項目基礎理論工作的黃永剛博士進一步解釋說:我們的技術可以實現多種受控運動方式,同時平均速度為每秒身體長度的一半。他表示:“對于地面機器人來說,要在如此小規(guī)模的體型上實現這一點非常具有挑戰(zhàn)性。”
值得一提的是,為什么是螃蟹呢?“通過這些組裝技術和材料概念,我們可以制造幾乎任何尺寸或 3D 形狀的步行機器人,”羅杰斯解釋說,“但學生們覺得小螃蟹側身爬行的動作十分有趣。這是一個創(chuàng)造性的奇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