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25 日消息,據日經新聞報道,該國東北大學吉川彰教授與初創企業合作,研發新一代半導體材料-氧化鎵的新制造技術,成本約為傳統方法的百分之一。
傳統方法是加熱使用貴金屬銥制造的容器,熔化其中的材料,制造結晶。要制造直徑約 15 厘米的實用性結晶,僅容器就需要 3000 萬~5000 萬日元(約 253 萬元人民幣),還存在結晶的質量不夠穩定等課題。據稱由于不需要昂貴的容器等原因,利用新方法能以目前約 100 分之 1 的成本制造氧化鎵結晶。
該團隊表示將力爭在 2 年內制造出直徑 6 英寸以上的結晶,推動產業化。
IT之家了解到,氧化鎵作為功率半導體新一代材料受到期待,據稱氧化鎵的電力損耗在理論上僅為硅的約 1/3400、碳化硅的約 1/10。如果純電動汽車(EV)的馬達驅動用電源采用氧化鎵制的功率半導體,就算電池容量相同,也能行駛更遠距離。C&A 和東北大學的團隊將利用新方法降低此前成為瓶頸的生産成本,推動實用化。
TrendForce 預估,因疫情趨緩,所帶動的 5G 基地臺射頻前端、手機充電器及車用能源傳輸等需求逐步提升,預期今年 GaN 通訊及功率元件營收分別達 6.8 億和 6100 萬美元,年增 30.8% 及 90.6%。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