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安徽師范大學獲悉,該校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舒新文教授研究小組在一個河外星系中發現了一對互相繞轉的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恒星的罕見天文現象。這是天體物理學家迄今為止在常規星系中發現的第二例超大質量雙黑洞繞轉系統。該研究成果于11月18日發表于國際頂級期刊《自然·通訊》上。
據了解,黑洞具有獨特的時空結構,進入其視界面的所有物質包括光線都無法逃脫。當一個恒星太靠近黑洞時,會被其強大潮汐引力撕裂瓦解,進而被吞噬,同時釋放出短暫的劇烈電磁波輻射。每個星系每10萬年才會發生1次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概率為十萬分之一。盡管經過了30多年的研究,天文學家也僅在少數幾個活動星系中發現超大質量雙黑洞。舒新文教授的研究團隊通過分析衛星觀測資料,在一個距離地球約26億光年之遙的星系中成功發現了雙黑洞吞噬恒星的觀測證據。
這也是天體物理學家迄今為止在常規星系中發現的第二例超大質量雙黑洞繞轉系統,不僅佐證了首次發現該天文現象的真實性和科學性,更為該項研究提供了明確的研究價值和方向。舒新文表示,如何尋找和探測超大質量雙黑洞系統是當今物理學和天文學最重要的前沿問題之一。超大質量雙黑洞系統的探測和研究對揭露宇宙中最早期巨型黑洞的成長機制、宇宙引力波現象的產生和變化規律,乃至對宇宙及其基本物理規律的探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