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4日從電子科技大學獲悉,《Nature》近日刊發了電子科技大學鄧旭教授團隊和芬蘭阿爾托大學RobinH.A.Ras教授的研究成果“Designofrobustsuperhydrophobicsurfaces(設計堅固的超疏水表面)”,并被選為當期封面。
據了解,仿生荷葉的超疏水材料由于其獨特的固-液界面性質,在表面自清潔、生物防污、防水抗結冰、流體減阻以及傳熱傳質等領域展現出了巨大的應用潛力,隨之又發展出了一系列如超親水、超疏油等超浸潤系統理論。
長期以來,人們認為表面的機械穩定性和超疏水性是相互排斥的兩個特性,正所謂“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因此,如何保證在擁有良好超疏水性能的同時,又能實現較強的機械穩定性,是當前超疏水材料面對實際應用亟待解決的關鍵難題。
該論文基于全新思路,首次通過去耦合機制將超疏水性和機械穩定性拆分至兩種不同的結構尺度,并提出微結構“鎧甲”保護超疏水納米材料免遭摩擦磨損的概念。
該研究在集成高強度機械穩定性、耐化學腐蝕和熱降解、抗高速射流沖擊和抗冷凝失效等綜合性能的同時,還實現了玻璃鎧甲化表面的高透光率。研究人員將該表面應用于太陽能電池蓋板,實現了表面依靠冷凝液滴清除塵埃顆粒的自清潔方式,為少雨地區提供自清潔太陽能電池的解決方案。(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