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據外媒報道,香港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設計出了世界上第一個3D人工眼球,如果一切順利的話,該眼球將在5年內能夠真正投入使用,可以幫助數百萬人重見光明。
報道中提到,這個人造眼球是通過各種微型傳感器來創建圖像,而這些微型傳感器模擬了人類眼球的光檢測感光細胞。傳感器被包裝成鋁模和鎢膜,從而形成一個直徑超過2cm的半球形,以此模仿人類視網膜。
據香港科技大學范志勇教授介紹,仿生眼的大小與人眼相當,結構層面來說也與人眼高度相似,當對單個納米線進行電尋址時,具有實現高成像分辨率的潛力。圖像則會通過大量微型傳感器轉換,而傳感器主要位于有鋁和鎢制成的模仿人類視網膜的半球形膜中,理論上來講,仿生眼的高分辨率成像可以超過人眼。
與此同時,這種人工視網膜還對可見光譜內所有頻率光都敏感,它在受到光刺激后的短短19.2毫秒內做出響應,然而在23.9毫秒內恢復無效狀態,與人眼視網膜中感光細胞40-150毫秒的相應和恢復時間短很多。
有專家認為,這一技術可以投入更廣泛的應用,在幫助人類提升視力重見光明的同時,還能夠制造其他放生光敏感期間。目前香港科技大學的研究團隊正計劃就該仿生眼進行動物和臨床試驗,預計將在五年內投入使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