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學教授陳填烽團隊在復合納米藥物對缺血性腦卒中的治療及作用機理研究中取得了重要進展。相關成果近日發表于《科學進展》。
缺血性腦卒中約占腦卒中的85%,具有高患病率、高病殘率、高病死率和高復發率等特點。取血栓技術已在臨床上成熟應用,但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氧化脅迫會導致腦血管系統和神經網絡的繼發性損傷。
研究人員在納米二氧化鈰表面“原位生長”沸石咪唑骨架(ZIF),利用二氧化鈰和ZIF兩種納米材料相輔相成的效果,形成具有優秀自由基清除能力的二氧化鈰/ZIF復合納米體系。該體系通過在二氧化鈰表面使用ZIF材料進行修飾,可以控制CeO2核的大小和表面電荷,使其緩慢暴露抗氧化活性成分,提高二氧化鈰在體內的循環能力,提高藥物利用率。
此外,在缺血性腦卒中再灌注模型中,二氧化鈰/ZIF能夠有效降低、抑制星型膠質細胞與小膠質細胞的激活,同時降低炎癥因子與脂質過氧化表達水平,最終達到治療缺血性腦卒中再灌注損傷的效果。
該研究將多種抗氧化納米粒子化學結合,獲得了具有更加優異的抗氧化活性的新型復合納米藥物,為缺血性腦卒中治療提供了新思路。(記者朱漢斌通訊員蘇運生)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