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研究團隊介紹,阿爾茨海默癥的病因之一被認為是自發病前20多年起,腦部就開始蓄積的一種叫做β-淀粉樣蛋白(Aβ)的蛋白質。如果這種蛋白質不斷蓄積,治療效果就很難顯現出來,因此最為理想的是實現發病前早期診斷。
β-淀粉樣蛋白是否蓄積,目前主要依靠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以及提取腦脊髓液來檢查,高昂的費用以及患者承受的巨大負擔已成為課題。
研究團隊的著眼點是,為培養的腦內細胞投入β-淀粉樣蛋白之后,細胞產生的“Flotillin”蛋白質的量會減少。調查了共計72人的血液中含有的Flotillin濃度,對象包括正常人、阿爾茨海默癥患者、確診處于發病前階段即患有輕度癡呆癥的人。
調查結果發現,阿爾茨海默癥患者的Flotillin濃度比正常人平均約低40%,通過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檢查發現,這些患者有β-淀粉樣蛋白蓄積,存在發病擔憂的輕度阿爾茨海默癥患者的Flotillin濃度也比正常人約低25%。患有輕度阿爾茨海默癥而沒有β-淀粉樣蛋白蓄積的人并未發現Flotillin濃度降低。
由于Flotillin可通過一滴血檢測出來,因此道川教授表示,“我們打算開發一種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進行檢查的技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