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該臺學者新近發表一項成果,揭示出離太陽系最近的恒星比鄰星(Proxima Centauri)及其周圍行星的動力學和軌道特征。這一研究對人類深入了解行星的宜居性以及行星系統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義。
比鄰星是一顆紅矮星。它位于半人馬座,距離地球約4.22光年,也是目前發現離太陽系最近的恒星。與太陽這樣的單一恒星不同,比鄰星附近還有兩顆相隔很近的恒星,它們與比鄰星組成一個“三星系統”。
此前,天文學家已經在比鄰星周圍發現一顆1.3倍地球質量、公轉周期11.2天的行星比鄰星b(Proxima b),并推測可能存在另一顆軌道周期200多天的比鄰星c(Proxima c)。這些行星可能處于宜居區內,引起了國際天文學界的強烈關注。
此次,研究團隊利用數值模擬和理論分析,對比鄰星周圍存在兩顆行星的情況開展了研究。結果顯示,比鄰星b公轉軌道的半長軸在0.02至0.1天文單位(1天文單位約等于日地平均距離)之間,軌道偏心率上限為0.4,而比鄰星c的偏心率上限為0.65。兩顆行星公轉平面不重合時,其軌道夾角小于50度。
領導此項研究的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季江徽介紹,上世紀90年代以來,天文學家總計已發現4000多顆系外行星。僅僅在浩瀚的銀河系內,就可能存在100億顆類似地球大小的行星,它們和地球一樣,處于中央恒星的宜居帶內。
“而行星的演化特征、宜居條件,與它們的軌道特性關系密切。深入研究比鄰星系統的動力學和軌道特性,不僅對探究其周圍行星是否具備生存條件極為關鍵,也為后續其他系外行星的觀測提供了重要參考。”季江徽說。
相關研究成果已于近日發表在《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刊》(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