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人類在月球上邁出了第一步;10多年后,人類或許可以在月球上建造基地。
據今日宇宙新發現新聞網日前報道,歐洲空間局(ESA)計劃2030年在月球上建立一個國際月球村,該村將作為國際空間站(ISS)的繼承者,在月球上進行科學研究。
目前,ESA的研究人員正在規劃如何建造這個基地,其中包括用月球塵埃模擬物來進行實驗制造磚塊。
據ESA官網消息,在其資助下,方位空間(Azimut Space)公司的研究小組已成功利用地球上的材料研制出了月球風化層磚。
ESA表示,地球和月球的地質歷史非常相似,月球塵埃是微隕石撞擊、月球熔巖流加上宇宙輻射的綜合結果。
研究小組對美國“阿波羅計劃”帶回的巖石樣本進行分析,制作了人造粉狀風化層,并隨后將這種粉末壓制成磚。
據ESA負責該項目的艾丹·考利(Aidan Cowley)介紹,在這項研究中,他們使用了與月球巖石具有類似性質的地球巖石,將其粉碎成粉末,直到顆粒大小與月球表土中的顆粒大小相匹配。
該磚長5.5英寸(14厘米),也被稱作“儲能”磚。白天,它們與安裝在月球表面的太陽能電池相連,利用電池釋放的電流加熱并存儲能量;夜晚,這些磚塊將被連接到熱發動機,釋放能量進行發電。因此,它們可以保護基地設備免受低溫損毀。
月球風化層磚。圖片來源:ESA
ESA表示,因為向月球表面運送材料需要巨大的成本,月球基地所需的九成建筑材料都將實現就地取材,只有建造基地的機器工人和固體連接器等重量較輕的零部件,需要從地球運到月球上去。
Azimut Space的項目經理盧卡·切洛蒂(Luca?Celotti)稱,月球上環境惡劣,黑夜漫長,氣溫從-173℃到127℃,且壓力極低。
“我們盡可能模擬這些條件,為磚塊創造了類似月球的環境。若月球風化層磚能為我們提供大量的能量,這意味著太空旅行者不需要從地球上攜帶太多物質,使更多雄心勃勃的太空任務持續進行。”盧卡說。
圖片來源:ESA
這并不是ESA第一次提出月球基地就地取材的建造計劃。六年前,ESA載人航天團隊的斯科特·霍夫蘭(Scott Hovland)曾表示,要利用3D打印技術將月球上的原始土壤轉變成建筑材料。
ESA研究人員稱,就地取材將有助于人類進行可持續的永久性勘探。且月球風化層在月球上很常見,不僅可用于儲熱和發電,也可用來建造未來的棲息地,作為氧氣或礦物質的來源,甚至可以制造工具等日常物品。
未來幾十年內,許多航天機構將執行載人登月任務,并有在那里建立前哨基地的計劃。月球風化層磚的發明,或有助于人類在月球上的生存,甚至是火星探索和更深入的太空任務。
記者 |徐寧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