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國家研究型工藝技術大學“莫斯科鋼鐵合金學院”研究人員發現了通過腎臟排出納米粒子的新機制,有助于制造更高效、更安全的藥物。相關研究發表在藥劑學權威期刊《控制釋放雜志》上。
人體內能阻礙和破壞納米粒子的主要臟器是肝臟,而腎臟可能過濾并隨尿排出納米粒子,這是由腎臟內部結構孔的尺寸決定的。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更大的納米粒子也能夠隨尿排出體外。
莫斯科鋼鐵合金學院與俄羅斯國立皮羅戈夫研究型醫科大學發現,通過腎臟排出140納米大小的鐵氧化物和納米粒子組群是可能的。研究人員馬克西姆⋅阿巴庫莫夫稱:“結合多種方法有助于發現磁性納米粒子在腎臟中的快速累積,腔壁顯微鏡有助于在導入1小時后實時追蹤納米粒子從血液中向腎小管縫隙傳送。在此情況下,通過透射顯微術的方法2小時后可在動物尿中發現磁性納米粒子。”
這項研究證明了在減少整體劑量的情況下,通過腎臟排放出去磁性納米粒子的可能性,而不是羈留在肝臟中長達幾星期直到完全溶解。為提高腎臟的排放效果,研究人員計劃為磁性納米粒子表面和結構設計更適宜的方案。
(本欄目稿件來源: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整編:本報駐俄羅斯記者董映璧)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