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稱,科學家首次分析了一顆圍繞“格利澤3470”太陽系外恒星運行的中等大小行星的大氣化學物質。科學家希望,通過研究這些氣體和粒子,我們能夠了解這些遙遠的世界如何形成。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7月3日報道,專家們利用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哈勃”和“斯皮策”太空望遠鏡,對一顆圍繞距離地球大約100光年的紅矮星運行的行星進行了研究。
報道稱,圍繞這顆恒星運行的是“格利澤3470b”行星,從大小、質量和構成來看,這顆行星介于地球和海王星之間。
報道指出,像“格利澤3470b”這樣中等大小的行星在其他行星系統中很常見,但在我們的太陽系中卻不存在。
研究人員一直無法證實這樣一顆太陽系外行星的化學成分,盡管它們無處不在。
“格利澤3470b”行星有一個被厚厚的氣體包圍的巖石核心,重量是地球的12.6倍。海王星的重量是地球的17倍。
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的研究員比約恩·本內克在一份書面聲明中說:“從行星形成的角度來看,這是一項重大發現。”
他說:“這顆行星距離恒星很近,質量遠低于木星——木星質量是地球質量的318倍——但卻成功地形成了基本沒有受到較重元素污染的原始氫/氦大氣層。”
他說:“太陽系中沒有這種東西,這就是它令人驚訝的地方。”
報道稱,科學家利用美國航空航天局的“哈勃”和“斯皮策”太空望遠鏡,成功地測量了在這顆行星圍繞其運行時,主星的光譜特征變化。
報道指出,通過觀測這顆行星在凌日時吸收了哪些波長,科學家們證實了,氫和氦在這顆太陽系外行星的大氣層中占據著主導地位。
研究人員認為,與熱木星等大型行星在遙遠的地方形成再逐漸靠近其主星不同,“格利澤3470b”是在距離紅矮星很近的地方形成的。
據本內克博士估計,這個太陽系外的世界最初是一個巖石核心,然后慢慢地從原行星盤中吸收氣體形成大氣層。
報道稱,在這個行星變得更大之前,氣體和塵埃盤可能會散開。
本內克博士還說:“我們第一次有了這樣一個世界的光譜特征。”
他說:“我們原本預計,其富含氧和碳等較重元素的大氣層正在形成豐富的水汽和甲烷氣體,類似于我們在海王星上看到的情況。”
本內克說:“但我們發現,其大氣層中的重元素非常貧乏,以至于其構成類似于富含氫/氦的太陽。”
他說:“我們看到一個物體能夠從原行星盤中吸收氫,但卻沒有形成熱木星。這是一個令人好奇的機制。”(編譯/劉白云)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