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地面站的衛星接收天線。航天科工203所/供圖
他們在零下17度的室外,連續工作18個小時,一天打一個“飛的”,戰風沙、斗嚴寒,風餐露宿……中國航天科工203所測試人以堅強意志,在大草原上開展衛星地面站電磁環境測量。
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北風呼嘯,漫天黃沙,只見兩個小伙子,一手扶著帽子,一邊全神貫注地進行測試,采集相關數據。他們車程兩百余公里,奔赴內蒙腹地,測試了七個測試點,進行電磁環境測量。
這就是日前203所測試人員趕赴內蒙腹地,對一民用發射公司,即將用于衛星發射的地面監測站電磁環境進行監測和評估,以期能夠盡快的建立衛星地面觀測站,保證發射衛星的監測工作正常進行。此次測量結果將保證遙感衛星數據準確,服務國計民生。
203所從事電磁環境監測工作已經有30年的歷史,針對船舶、電力、石油等行業的安全,每年都有十幾次檢測,該所還先后對中海油石油鉆井船981號、“天眼”周邊環境無限靜默區進行電磁環境監測,以及衛星站對電子設備、對人員危害相關環境檢測。
一天的測試任務非常繁重:203所項目組赴內蒙開展衛星地面站的選址和電磁環境監測工作,為了確保測量任務盡早開展,測試小組成員凌晨4點就攜帶測試設備奔赴首都機場,趕上最早飛往錫林浩特的的航班飛機,到達目的地時太陽還沒露出地平線,測試小組成員顧不上休息和長途奔波的勞累,直接趕赴第一個監測點。清晨的大草原溫度極其寒冷,再加上冬天的西北風,測試小組成員帶著手套的雙手都有些僵硬,雙腳也幾乎麻木。
就在這種惡劣的環境條件下,測試小組成員要一絲不茍地操作儀器設備,對不同方位和不同角度旋轉天線,調整極化捕獲電磁信號,實時監測一小時之后,終于有了測試結果,經過分析評估后,在衛星地面站觀測頻段內仍有干擾信號,可能會在后續的觀測過程中影響對衛星信號的觀測,于是測試小組成員又奔赴到第二個監測點,如此反復,就這樣共測試了七個測試點,直至最后一個測試點,才找到了滿意的測試結果。
“星光不負趕路人,時光不負有心人”。中國航天科工203所“衛星地面站電磁環境測量”等電磁環境監測任務,仍在繼續。(完) (吳巍 楊金濤)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