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IBM 在人工智能領域“動作”不斷。
2 月,全球 IC 通路商 Avent、美國采購商 Bnp Parabis、著名 IT 咨詢及技術服務供應商 Capgemini 等等公司的開發團隊入駐 IBM Watson 物聯網事業部新全球總部,共同建立業內首個認知聯合實驗室。4 月,IBM 與瑞士工程公司 ABB 達成合作關系,共同開發基于物聯網技術和 AI 算法的數字產品。近日,IBM 宣布將面向廠商推出基于 Watson 的認知營銷系統及視覺認知系統。………… 從 IBM 這些舉動中隱約可以看出,他們正“押寶”人工智能商業,將認知計算逐漸融合到其物聯網中,構建起一個認知型的物聯網。IBM 全球 CEO 羅瑞蘭也曾說道:“未來是認知的,我們正朝著一個認知的物聯網前進。”
IBM 研究院表示,物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讓認知計算技術得以與物聯網云平臺環環相扣、緊密結合,實現真正的智能化創新。如果把兩者充分融合,包括汽車、物流、保險、電子等在內的傳統行業將能借助物聯網技術實現認知應用,推動行業轉型的同時亦能加快人工智能的商業化進程。
與“AI 網紅”AlphaGo、SIRI、小度等等相比,IBM 的 Watson 顯得較為低調,知名度也不太高。不過,Watson 在 AI 商業化方面的發展則相對較快。早前在北京舉行的 2017 IBM 中國論壇中,IBM 表示,Watson 系統目前已經進入法律、醫療、教育等六十多個職業領域。而近來 IBM 更是希望借助物聯網,為人工智能打造一個新的生態環境,讓更多企業參與到認知計算領域中,從而加快 AI 的落地進程。
另外在融合兩者的同時,IBM 還試圖逐步擴大其物聯網的范圍。與 Visa 公司、眾籌平臺 Indiegogo、博世公司等等的合作,讓其在物聯網的布局逐漸加大,為認知計算提供更多的落腳點。
不過,在 IBM 營收連連下降(IBM 今年第一季度收入下降至 15 年來的最低),如谷歌、亞馬遜等等的領域入局者眾多,競爭激烈等背景下,IBM 要實現“人工智能商業化”這一目標恐怕沒有那么容易。
雖然如此,但 AlphaGo 還在下棋的時候,IBM 的 Watson 就已經開始商用了。
關鍵詞: 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