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354.5萬輛和352.1萬輛,銷量連續7年位居全球第一。今年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持續高增長態勢,1至11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25.3萬輛和606.7萬輛,同比均增長1倍,市場占有率達到25%。一系列數據表明:人們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正在提高。鼓勵新能源汽車消費,不出意外,將成為2023年中國汽車市場的主旋律。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測,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900萬輛,中國將繼續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身處其間,國內各汽車集團都在積極躬身入局,包括上汽集團。
上汽集團新能源車“全面開花”
2022年,上汽集團努力克服缺芯等沖擊影響,1-11月份整車銷量達到476.6萬輛。其中,上汽新能源車銷售93萬輛(在集團整體銷量中的占比接近20%),同比增長45.8%,并在11月份創下了單月銷售13萬輛的歷史新高。上汽正加快步伐,力爭成為中國汽車行業首個海外市場、新能源汽車“雙百萬輛企業”。1-11月,上汽乘用車銷售新能源車21.1萬輛,同比增長43.3%;上汽大通銷售新能源車3萬輛,同比增長68.6%;上汽大眾銷售新能源車9萬輛,同比增長84%;上汽通用銷售新能源車4.4萬輛,同比增長110.4%;上汽通用五菱銷售新能源車53.5萬輛,同比增長34.8%。在高端產品方面,智己L7 新增推出兩款全新配置車型,其中包括更長續航的智己L7 Elite后驅版,覆蓋更寬的價格區段;在成功站穩高端品牌隊列后,智己第二款產品 LS7計劃于近期開啟預售,在中大型豪華SUV市場為用戶提供全新的價值選擇。飛凡汽車旗艦車型“智艙屏霸”飛凡R7在11月份首月交付1501輛,平均訂單金額超過32萬元,成功躋身中大型純電SUV“第一梯隊”。
上汽通用新能源車增幅領先
上汽通用1-11月銷售新能源車4.4萬輛,同比增長110.4%,銷量增幅在上汽集團內部排在第一位。
造車不僅是一個技術密集、資本密集的產業,而且是一個特別強調規模效應的行業。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已邁入市場驅動為主的規模化、高質量快速發展新階段。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考驗著每一個車企的成本控制能力、供應能力和量產能力。
2020年9月,通用汽車推出全新一代智能純電的奧特能平臺,被稱為是通用汽車全面電動化的基石。隨后在2021年投產的上海奧特能超級工廠,則為奧特能車型的量產交付打下堅實基礎。
造一臺可靠安全、品質穩定、成本合理、體驗完善的電動汽車,厚實的技術儲備、穩定的生產能力和成熟的供應鏈缺一不可。為保障電動車大規模量產,上汽通用深入上游,著手建立業內垂直整合程度最高的供應鏈體系,確保原材料供應穩定。據介紹,奧特能平臺超過95%零部件實現了本土化采購,上汽通用汽車已擁有從研發、設計、工程、制造到供應鏈的新能源全鏈路完整體系能力。為保證充足的產能,目前除了位于上海浦東的奧特能工廠外,位于武漢的奧特能工廠也將在今年底投入生產。通過規模效應降低成本,車企才能獲取長期發展能力。
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進入下半場
近年來,我國深入推進發展新能源汽車國家戰略。從政策支持力度到自主開發能力,以及消費者的接受程度、市場規模,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急速拓展,首先迎來了以“蔚小理”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和國內傳統自主品牌的跟進。但在經歷了數年的融資、設計、產能建設、量產交付等系列考驗后,留下的企業已不多,而有的品牌則走入了“越賣越虧”“規模不經濟”的怪圈。
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競爭進入下半場。從通用汽車來看,在國內市場,今年9月,基于奧特能平臺打造的凱迪拉克LYRIQ銳歌開始交付。繼銳歌之后,2023年將有4款國產奧特能平臺車型上市,未來5年三大品牌共有超過10款國產純電產品落地,全面覆蓋多個品牌和細分市場。
【記者點評】
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日趨成熟,資本和消費者的關注點終究會回歸到汽車的本身,比拼企業綜合實力的階段即將到來。包括上汽集團和上汽通用汽車在內,國內更多的汽車企業做好準備,以新技術、新產品、新體系、新體驗和新業務模式,賦能企業和品牌電動化、智能化和網聯化的快速轉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