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行駛在路上的“重慶造”汽車受消費者青睞,這其中離不開智能化轉型升級的助力。在2021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2021智博會”)期間,集中展示了新能源、智能駕駛、車聯網方面的新成果,以智能制造轉型升級為主的“智造重鎮”建設花繁果碩。
“重慶造”新能源汽車亮相
2021智博會期間,慶鈴汽車展出一臺自動駕駛清掃車,由慶鈴與重慶高速集團、重慶郵電大學聯合研發,可用于高速隧道內燈具炭黑、油污和揚塵的清潔清掃,它集成了車輛自動駕駛技術、機器人技術、機器視覺技術、多傳感器融合感知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及邊緣計算等多項高新技術的跨領域、跨學科的技術密集型工程應用裝備,具有效果好、速度快、低成本、高安全等特點,且綠色環保,無需全封閉隧道作業。
目前,慶鈴正開展與上下游企業單位的聯合創新,助推企業實現技術進步,助力新興零部件產業升級發展,共同構建標準化、體系化、規模化、可擴展的智能化商用車新生態。
24日,長安汽車發布了企業“新汽車新生態”發展戰略,并首度亮相了阿維塔科技旗下高端智能電動車品牌的代號為E11的首款產品、長安汽車全新平臺的首款純電動車型C385、未來智能新汽車“EO”等多項創新落地成果。展示了企業全面加快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轉型、加快形成“新汽車+新生態”產業公司,向世界一流汽車企業邁進的戰略決心。
“我認為從來沒有任何一個時期像現在在科技領域那么活躍,而且成果轉換也在加速,產品數字化、工業互聯網以及智能網聯技術、新能源關鍵技術不斷地突破和應用,中國主流品牌的產品技術和研發水平不斷提升。”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華榮稱,長安汽車以大數據智能化為戰略加速轉型,近三年里投入了近百億。
藍白車身、5G logo,外有探測器,內有監控板,這是上汽紅巖5G+L4級智能駕駛重卡,也是上汽紅巖一直著力從“制造”轉向“智造”,探索智能技術賦能的突破。“它們每天工作16個小時,港口運量由此大幅提高,由單月500箱增加到4500箱,今年計劃完成2萬個標準集裝箱運輸任務。”上汽集團前瞻技術研究部高級項目經理黃偉科說,上汽紅巖5G+L4級智能駕駛重卡在上海洋山港實現準商業化運營后,作為港口物流運輸車,在安全、高效、節能、環保等方面表現突出,為智慧港口運輸帶來了積極變化。
降本增效從“制造”到“智造”
據重慶市經信委發布,今年上半年,重慶汽車產業增加值、產量、產值同比分別增長25%、47%和29%,其中汽車產量增速比全國增速(24.2%)高出近一倍。邁向高端,離不開智能化轉型升級的助力,“降本增效”則是企業從智能化轉型升級過程中嘗到的最為直接的甜頭。
在小康集團位于兩江新區的智能工廠,一臺臺新車正從這一按照工業4.0標準打造的智能工廠下線,即將到達海內外用戶的身邊。
小康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旗下兩江智能工廠以平臺化、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為目標,采用德國豪華汽車生產工藝,超1000臺機器人協同運作實現高度自動化,關鍵工序100%自動化,24小時全時在線檢測,有效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時讓制造精度、產品品質達到超一流水準。
目前,企業正圍繞新能源與智能化、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雙融合”,布局實施小康智能網聯汽車青鳳項目、金康動力新能源大學城項目和賽力斯技術有限公司項目,通過核心技術引領,放大高端產能,計劃在2025年,實現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不低于50萬輛的產能,成為“千億級”整車企業。
五年內將新增100家智能工廠
近年來,重慶大力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尤其在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培育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筑牢數字產業發展根基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和效果。
重慶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18年智博會以來,重慶連續三年持續推動智能化改造升級,截至今年6月底,已累計推動3485個智能化改造項目,其中已建成的智能化工廠105個、數字化車間574個。根據對已經實施智能化改造的規上企業統計分析,僅今年上半年,1500家規上工業企業的平均產值增長46.8%,對重慶全市工業增加值貢獻達6成。
“十四五”期間,重慶將繼續大力推動企業智能化改造,五年時間之內力爭實現新建智能化工廠100家、數字化車間700家,繼續實施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推動產業做大規模的同時、助力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