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芯持續一年有余仍未解決,反而由于東南亞疫情封城更有了惡化趨勢,各大芯片廠紛紛句子擴產也來不及彌補缺口。然而,供需反轉的警鐘卻已敲響。
據日經新聞統計,截至6月底,全球九大芯片廠商(不含Fabless)合計庫存為647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九家芯片廠分別為:臺積電、英特爾、三星電子、美光、SK海力士、德州儀器、英飛凌、意法半導體、西部數據。從細分領域來看,邏輯、車用芯片庫存增幅領先。
究其原因,便是廠商正在不斷增加生產原材料。根據已有數據看來,其中7家原材料在存貨中的占比自去年3月便持續增長,今年3月已超過24%。同時,產品也在飛速告罄。4-6月,廠商存貨周轉率已達7.8,是一年半以來的最高水平。
不過,這些快速增長的訂單中,不乏超額下單的囤貨者。車企已從追求零庫存的JIT模式,邁向提早備貨以防萬一的“JIC(Just in case)”;空調廠富士通將軍(FUJITSU GENERAL)也透露, 6月底公司芯片等原材料的占比較3個月前增加兩成。公司副社長直言,為避免“缺芯”長期化,即使存貨水位上漲也會繼續采購。
供需緊張中混雜著超額下單,英飛凌的未交付訂單額約和2年的銷售額相當。公司即使想剔除意在囤貨的訂單量,卻也無能為力。
半導體行情波動劇烈,一旦景氣反轉,那些即將釋放的產能也變為“燙手山芋”。然而,誰都無法確認反轉的具體時間點,只能提前提高警惕。
不過,日經新聞上述報道指出,存儲行業DRAM芯片似乎已顯露出一絲蹤跡:從7月大單優惠價格來看,指標產品4GB DDR4價格約為3.2美元/個,已連續兩個月持平,此前的缺貨上漲行情已出現觸頂跡象。
關鍵詞: 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