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 futurecar 報道,近日,來自美國硅谷的激光雷達初創公司 Quanergy 宣布開發了一款名為S3 的新型固態激光雷達,使用相控陣技術,并完成 100 米范圍內的探測試驗。
Quanergy 公司推出的 S3 型固態激光雷達是業內第一次采用光學相控陣技術,并將使用可擴展的 SOI CMOS 制造工藝,將會在未來大規模量產。
該公司表示,未來,此項技術并不只應用于汽車的自動駕駛系統,而將會應用在更多的物聯網服務領域。
一、首次使用相控陣技術 完成 100 米內測距測試
此次測試是 Quanergy 公司與 Zero Electric Vehicle (以下簡稱 ZEV) 共同完成,ZEV 是一家來自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創新型可持續能源公司。
Quanergy 公司為了測試該硬件在夜間行駛以及遇到深色車輛時的表現,特意使用雷達反射率僅為 10% 的物體作為被探測目標來模擬該情況。
同樣被激光雷達照射后,淺色車輛相比于深色車輛能反射回更多的電磁波,所以激光雷達檢測淺色車輛就更為容易,深色車輛就更難被其發現。
此次 Quanergy 發布的 S3 型固態激光雷達是業內第一款使用相控陣技術的產品。相控陣技術最早應用于軍事領域,該技術是通過控制各個單元的信號相位變化,從而產生可控方向的電磁波。
相比于傳統的激光雷達,相控陣雷達不需要旋轉雷達本身就可以改變電磁波的發射方向,具有反應時間短、數據量大以及可靠性強等特點。
Quanergy 聯合創始人 Tianyue Yu 表示,此次測試是業界的首次嘗試,對此他們感到非常興奮,并將為實現更大的目標而持續努力,希望在未來可以將該款雷達的探測距離提升至 200 米。
二、無故障時間超 10 萬小時 將大規模量產
Quanergy 公司希望 S3 型固態激光雷達不僅僅可以滿足道路測距、物體檢測等基礎功能,而且還希望它能可以擁有一定的抗損能力,旨在減少用戶后續的維護成本。
由于該雷達使用相控陣技術,所以該機身采用一體化設計。整個雷達被一個圓柱體所包裹,上面沒有任何可旋轉以及可活動的組件。與之前的激光雷達相比,這樣像“鐵疙瘩”一樣的設計具有更高的內部可靠性,以及外部抗損能力。
經過 Quanergy 公司的測試,該雷達的平均故障間隔時間(MTBF)達到超過 10 萬小時。
MTBF 是指產品在操作使用或測試期間的平均連續無故障時間,是業內公認的衡量電子產品可靠性的指標。
除此之外,S3 將會采用 SOI CMOS 的生產工藝,實現低成本大規模生產的目標。目前 Quanergy 公司為該雷達定價為500 美元(約合 3200 元人民幣)。
根據開源證券研究所數據顯示,2020 年全球激光雷達模塊的平均售價為 5200 元人民幣,與 Quanergy S3 目前的定價幾乎相同。但是,別忘了這可是搭載相控陣技術的雷達。
結語:激光雷達使用場景不斷擴大
Quanergy 公司成立于 2012 年,該公司業務主要涉及光學、光子學以及人工智能軟件等領域。但在激光雷達方面,Quanergy 公司可以算是后起之秀,目前該公司正準備通過 SPAC 在紐交所上市,預計在今年第四季度完成交易。
相比于激光雷達行業的其他對手,Quanergy 公司似乎更有野心。該公司不僅僅想在火熱的自動駕駛領域分到一杯“羹”,而且還瞄準了物聯網應用領域,并也想在此大展身手。
目前該公司已經和法國智慧城市方案提供商 PARIFEX 達成合作,為法國高速公路提供測速與遠程執法的軟硬件支持。此外,該公司還與來自中國、韓國的企業達成協議,共同加深在物聯網領域里的商業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