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寧德時代線上發布第一代鈉離子電池。根據寧德時代提供的數據,其第一代鈉離子電池電芯單體能量密度達到160Wh/kg,預計下一代鈉離子電池能量密度能夠提升至200Wh/kg;在充電性能方面,鈉離子電池能夠實現15分鐘充電80%的高效率;在低溫穩定性方面,鈉離子電池在-20的低溫條件下仍然能夠保持90%以上的放電效率。
業內人士表示,鈉離子電池具有低成本、低能量密度、安全性強等特性。而且鈉離子電池在低溫下的容積保持率高于鋰離子電池,可在低至-40下工作。在寒冷環境下電動車的總體性能表現也會更強。隨著產業化的提速,鈉離子電池是鉛酸電池更好的替代品。未來電動兩輪車市場上,鈉離子電池前景廣闊。
事件驅動寧德時代發布鈉離子電池
7月29日,寧德時代在線上發布會上發布鈉離子電池方案,預計可以實現160Wh/kg的能量密度,并公布第二代鈉離子電池能量密度目標為200Wh/kg。
寧德時代從2015年開始研發鈉離子電池,研發隊伍迅速擴大;2020年6月,公司宣布成立21C創新實驗室,中短期主要方向為鋰金屬電池、固態鋰電池和鈉離子電池。此次,公司推出第一代鈉離子電池,采用普魯士白/硬碳體系,單體能量密度高達160Wh/kg;常溫下充電15分鐘,電量可達80%以上;在-20°C低溫環境中,也擁有90%以上的放電保持率;系統集成效率可達80%以上,熱穩定性遠超國家強標的安全要求;公司表示下一代鈉離子電池能量密度研發目標是200Wh/kg以上。
在系統方面,寧德提出鋰鈉混搭創新方案。公司開發了AB電池系統解決方案,即鈉離子電池與鋰離子電池兩種電池按一定比例進行混搭,集成到同一個電池系統里,通過BMS精準算法進行不同電池體系的均衡控制。AB電池系統解決方案既彌補了鈉離子電池在現階段的能量密度短板,也發揮出了它高功率、低溫性能好的優勢;以此系統結構創新為基礎,可為鋰鈉電池系統拓展更多應用場景。公司已啟動相應的產業化布局,計劃2023年形成基本產業鏈。
長期來看,鈉離子電池在資源和成本方面具備優勢。在資源端,鈉資源相對豐富,同時分布廣泛,提煉簡單;其次鋰價大幅波動帶來企業成本端的擾動,可能加速企業尋找性價比更高的替代品的進程;最后發展鈉離子電池具備戰略意義,除了鋰資源外,鋰電池其他環節如鈷和鎳也面臨進口依賴以及價格大幅波動的難題,鈉離子電池已經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關注和支持。
行業前景鈉離子電池發展空間廣闊
像石油一樣,鋰資源已逐漸成為國家的重要戰略性資源。中國將鋰定位為24種國家戰略性礦產資源之一。作為鋰離子電池的替代產品,鈉離子電池開始受到各個國家的重視,美國能源部將鈉離子電池作為儲能電池的發展體系;歐盟儲能計劃“電池2030”項目將鈉離子電池列在非鋰離子電池體系的首位。
電動車市場上,鉛酸電池被替代已成趨勢。新版《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自2019年4月15日正式實施,規定電動自行車整車質量不得超過55kg,超標車型或換用質量更輕的鋰電池(中低端鋰電池能量密度約為鉛酸電池的4倍),或申請電動摩托車目錄成為機動車(消費者需要相關駕照,并且額外增加上牌費、年檢費、保險費等額外費用),或退出電動車市場。目前鋰電池滲透率不斷提高,鉛酸電池將被快速取代。
鈉離子電池具有低成本、低能量密度、安全性強等特性。而且鈉離子電池在低溫下的容積保持率高于鋰離子電池,可在低至-40下工作。在寒冷環境下電動車的總體性能表現也會更強。隨著產業化的提速,鈉離子電池是鉛酸電池更好的替代品。未來電動兩輪車市場上,鈉離子電池前景廣闊。
隨著“十四五”期間可再生能源大批量上網,電網側與發電側對儲能的需求愈發強烈。預計2021年、2022年、2023年風光新增裝機容量分別達85.5GW、96.0GW、106.1GW,對應新增儲能需求5.07GWh、12.25GWh、25.79GWh,對應增速為246.3%、141.5%、110.6%。鈉離子電池在儲能方面的應用已有先例。英國FARADION公司在2020年已向澳大利亞ICM公司提供了應用于儲能的鈉離子電池產品。鈉離子電池憑借其成本優勢以及儲能的潛力,在未來儲能市場中將占有一席之地。
值得一提的是,近十年鈉離子電池研究迎來快速發展。2010年以前,相關嵌鈉材料的研究僅幾十篇,2010年以后,由于各國在長期規劃中開始注意到大規模儲能領域,鈉離子電池因為它原材料的價格低廉和儲量豐富,吸引了科學工作者和企業的注意。2011年,英國FARA-DION公司成立,它是全球首家從事鈉離子電池研究的公司。在這之后,美國、法國等多個國家也成立了相關公司。目前,全球從事鈉離子電池研究的公司有20多家,包括松下、豐田等巨頭。
投資思路已參與研發和布局的企業有望受益
光大證券指出,鈉離子電池在儲能、電動兩輪車與A00級別汽車領域均有較好的應用前景,2025年這三大領域國內電池需求將達到123GWh。儲能方面,2020年國內儲能裝機需求合計17GWh,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48GWh;兩輪車方面,2020年國內兩輪車電池需求約32GWh,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41GWh;A00級別汽車方面,2020年國內A00汽車動力電池需求約7GWh,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34GWh。若這三類場景均使用磷酸鐵鋰電池,預計2021年-2025年對應的市場空間分別為408億元、510億元、545億元、532億元、537億元。
同時,光大證券表示,鈉離子電池作為一種新的電池技術路線,產業鏈包括上游資源企業、中游的電池材料及電芯企業,具體有布局鈉離子電池技術的公司,如寧德時代、鵬輝能源、*ST猛獅、圣陽股份、中國長城、欣旺達。持股或投資鈉離子電池企業的公司,如華陽股份、浙江醫藥、新筑股份。布局鈉離子電池材料技術的公司,如負極材料企業翔豐華;正極材料企業容百科技;鋁箔企業鼎勝新材、南山鋁業、明泰鋁業、萬順新材。鈉資源公司,如中鹽化工、南風化工、百合花等。
川財證券認為,鈉電池目前成本仍需要快速下降才能支持其規模化商業應用,此外,鈉離子電池的材料特性決定了其能量密度有限,很難滿足長續航電動車的需求,因此預計未來鈉離子很難單獨用在動力電池領域,需要與鋰電池搭配使用;在電動自行車、電動三輪等領域,由于對續航里程要求不高,且鈉離子電池成本低,故在電動工具領域鈉離子電池或能形成替代,鈉離子電池的定位或是鋰電池的有效補充。建議關注鈉離子電池相關產業鏈:寧德時代、欣旺達、圣陽股份、中國長城、華陽股份等。
開源證券則表示,未來三至五年,鈉離子電池產業鏈會基本形成,已參與鈉離子電池產品研發和布局的企業有望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