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國立研究型技術大學的研究人員作為國際團隊的重要一員,參與研制出一種用于凈化地下水(供水水源)的納米材料。據稱這種新材料的效率是同類產品的3倍多。相關研究發表在《環境化學工程學報》上。
俄國立研究型技術大學研究人員說,俄羅斯、獨聯體和其他許多國家的地下水源水中的鐵和錳含量通常是衛生標準允許的100—200倍,而上述金屬中毒會破壞人體神經系統、肝臟和消化系統的功能,并可能引起癌癥和其他急性疾病。為了去除超標的可溶性金屬,必須將其氧化成不溶于水的形式。雖然這種凈化水的材料很多,但大多非常昂貴,生產技術復雜且對環境危害很大。
俄國立研究型技術大學結構陶瓷納米材料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員與同行一起,找到了一種去除水中金屬的新過濾材料。據他們說,這種材料在各個方面都優于同類產品。該中心主任德米特里·莫斯科夫斯基赫稱,將現有除鐵凈水站的含鐵沉積物溶解在硝酸中,并將硅酸鹽礦物顆粒——耐火熟料浸泡在所得溶液中,然后將粒料放入預熱的烘箱中,在那里發生自蔓延高溫合成。這種方法能夠將能耗大大降低。改性后,在熟料表面形成氧化鐵納米元素,它能促進水中所含鐵和錳的活性氧化,所得材料的效率是當今水處理站使用的類似材料的3.5倍。
此外,研究人員還提出了使用工業廢料作為熟料來源和納米涂層金屬來源的可能性。該研究論文主要作者瓦倫丁·羅曼諾夫斯基說,這項新技術可以作為制備多功能涂層的基礎,以有效去除地下水中的其他有毒物質并抗生物污垢,這將確保飲用水供水網絡中的水質,并減少用于消毒的氯的使用。同時,研究人員強調,在材料生產過程中不會形成毒副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