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數字技術向經濟社會不同領域加速滲透和拓展,人們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消費需求多樣化和消費場景多元化得以實現。在數字化消費創新的背景下,用戶對支付體驗也不斷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倒逼企業不斷豐富和更迭移動支付功能,刷掌支付應運而生。
近期,微信開通刷掌支付功能引發了廣泛的關注與討論。據悉,用戶可以在支持刷臉支付的設備上實現刷掌支付,只需要先綁定個人微信賬號,錄入手掌紋樣,消費時將手掌對準支付設備的掃描區,確認后即可完成支付。
當前,移動支付市場已經足夠成熟,掃碼支付已具備較高的便捷性,為什么還有新的支付方式出現?目前生物識別支付有哪些種類?新興的刷掌支付未來有市場前景嗎?不斷豐富的生物識別支付方式,又該如何保護用戶的隱私安全?
生物識別支付或是未來主流
自2010年以來,在移動互聯網迅猛發展的大環境下,移動支付保持著高速增長態勢,廣泛下沉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并演進形成了一個新型的支付體系。
目前,移動支付已經成為持續釋放金融科技普惠效應的重要路徑。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數據,目前我國移動支付普及率已達86%。
在現實生活中,移動支付已經能夠較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為何仍有新興的支付方式不斷涌現?這其中的原因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從企業競爭的角度來看,移動支付不僅市場規模巨大,更重要的是它作為商業入口所蘊含的巨大商業價值。根據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發布的報告顯示,2021年我國網絡支付用戶規模已經高達9.04億。因此,金融科技、數字技術等領域的企業紛紛在移動支付端展開布局,不斷加強技術研發和創新,以期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和行業影響力。
從用戶體驗角度來看,客戶體驗是移動支付方式創新的原動力。伴隨著數字技術向經濟社會不同領域加速滲透和拓展,人們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消費需求多樣化和消費場景多元化得以實現。在數字化消費創新的背景下,用戶對支付體驗也不斷提出更高要求,倒逼企業不斷豐富和更迭移動支付功能。
隨著個人生物特征數據化趨勢不斷演進,生物識別技術與移動支付的融合程度持續加深,包括刷掌支付在內的生物識別支付,逐漸成為繼數字密碼、二維碼之后的新興支付形式。
從現有支付手段來看,除刷掌支付之外,生物識別支付主要包括5種方式。一是指紋支付,通過識別讀取指腹的表皮紋路進行支付。二是人臉支付,通過識別讀取人臉特征進行支付。三是聲紋支付,通過識別讀取聲音特征進行支付。四是虹膜支付,通過識別讀取眼睛虹膜特征進行支付。五是靜脈支付,通過識別讀取指靜脈和掌靜脈的紋路進行支付。
總體來看,生物識別支付技術領域呈現多樣化發展趨勢,各類生物識別支付技術均已開始研發,有些技術已投入實際應用,只是不同支付方式的技術復雜程度和應用程度存在較大差異。目前,二維碼支付仍然是大眾消費領域的主流移動支付方式,生物識別支付方式尚未實現大規模應用。究其原因,從小額高頻支付場景要求來看,推動生物識別支付產業化的關鍵在于滿足用戶的高安全性、高便捷性和高穩定性要求,而現有的生物識別支付方式,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刷掌支付現實意義逐步凸顯
實際上,刷掌支付并非新鮮事物。亞馬遜、支付寶等科技企業已在這一領域深耕多年,微信則成為了國內刷掌支付大規模商業化序幕的開啟者。未來一段時期,隨著數字化與老齡化交匯程度不斷加深,刷掌支付的現實意義也將逐步凸顯。
一是更符合高頻支付的高安全性要求。目前廣泛應用的指紋支付主要是識別讀取指腹的表皮紋路,而刷掌支付則是識別讀取掌心血管紋路,不僅避免了對屏幕的接觸按壓,還提升了移動支付的安全性和防偽性。
二是更契合公眾的社會心理。與刷臉支付相比,刷掌支付是一種用戶主動性更強的支付方式,不僅避免了在一些敏感場景下刷臉引發的不適感,而且避免了臉部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識別使用的問題。刷掌支付具備更高的隱私性和精準度,也更加契合公眾的社會心理。
三是更貼合適老化的產品設計需要。相較于掃描二維碼等手機支付方式,刷掌支付拓展并完善了非接觸式支付的新路徑,只要錄入掌紋,在沒有手機的情況下也可以在刷掌機器上完成支付交易,極大地提高了支付過程的便捷性和識別率,因此能夠在較大程度上解決老年人的電子支付困擾。
四是更適合虛擬現實場景的發展需要。當前,元宇宙熱潮褪去,逐漸進入理性發展期,虛擬現實技術與產業仍在繼續向前發展。手勢交互是當前實現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可穿戴設備與現實世界互動的主要方式之一,并且數據手套、體感手柄、智能戒指等手持式虛擬現實/增強現實設備與手掌運動有著密切聯系,因此刷掌支付有望成為未來虛擬現實場景的一種主要支付手段。
成本和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刷掌支付應用持續擴展,業界卻對此有著較為清醒的認識。從短期來看,由于消費者對傳統支付路徑的依賴以及刷掌支付手段難以快速在大范圍內普及,刷掌支付將成為現有移動支付手段的重要補充。從長遠來看,伴隨生物識別技術進步和應用場景拓展,以及消費者在數字時代對支付方式的新體驗訴求,刷掌支付未來或具有較大的市場增長空間。
不過,目前刷掌支付所面臨的成本和安全問題不容忽視,這兩類問題也是其他生物識別支付面臨的共性問題。
從成本構成來看,刷掌支付主要包括硬件成本和推廣成本。一方面,刷掌支付需要在專門的錄入設備上錄入掌紋,并在掌紋識別設備上進行支付,導致刷掌支付的硬件成本要高于二維碼掃描等傳統移動支付的硬件成本。另一方面,刷掌支付需要打破傳統支付習慣,因此仍面臨著較高的推廣與迭代成本問題。
從安全角度來看,掌紋是用戶的敏感個人信息,與指紋、面部等生物特征一樣具有穩定性和隱私性,掌紋信息與用戶個人身份是高綁定關系,無法像賬號、密碼等信息一樣具有可變更性。同時,刷掌支付與現實社會生活聯系緊密,而目前尚未有專門的管理規范和法律文件對其進行監管與保護,一旦發生信息泄露、濫用、深度偽造等,可能會引發嚴重的經濟社會問題。
當然,目前刷掌支付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應當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其面臨的種種問題和挑戰。刷掌支付既有傳統移動支付的基本特點,也有生物識別支付方式帶來的新特點。業界應合力突破產業發展局限性,推動刷掌支付等生物識別支付產業健康規范快速落地。
第一,豐富支付場景,完善應用生態。伴隨著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加速融合,移動支付日益成為一種實現網絡平臺、金融機構、消費終端有效連接的重要工具。應加快刷掌注冊機在不同商業服務基礎設施的安裝和使用,持續優化支付功能,積極邀請商家和消費者參與刷掌支付相關活動,不斷拓展和豐富刷掌支付在零售、餐飲、交通、辦公、校園等不同場景的應用,構建并完善新型支付生態圈。
第二,強化科技創新引領,激發產業發展內生動力。應從滿足當下移動支付產業需求的適配思維向滿足未來產業需要的戰略思維轉變,引導和鼓勵數字科技巨頭之間,圍繞刷掌支付技術展開合作,聚焦虛擬現實、體感交互、算法創新等相關技術研發和應用,持續推進行業技術標準體系建設,加大基礎研究力度,深度挖掘技術潛力,以刷掌支付助推生物識別支付產業發展。
第三,推動發展和安全深度融合,促進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推出刷掌支付相關生物識別數據的采集、存儲、服務和使用相關的規范性文件,加強對企業行為的引導和規范,促進刷掌支付產業鏈間建立良性競爭秩序。建立健全刷掌支付等生物識別支付的法律體系,明確生物信息數據權屬及使用機制。以包容審慎、鼓勵創新為監管原則,推動刷掌支付等生物識別支付產業構建監管體系建設。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