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招標持續指引需求向好,海風進入高增長兌現期;整機價格持穩、原材料價格松動有望修復產業鏈盈利。建議優先配置業績增速有望匹配或超越行業需求增速的海風、國產化替代環節的龍頭企業;維持行業強于大市評級。
支撐評級的要點
2022年裝機節奏延后,2023年海風增速可期:受到疫情與大型化供應瓶頸的影響,2022年裝機節奏有所延后,2022年1-11月我國風電新增并網容量為22.52GW,同比減少8.83%。但風電招標數據再創新高,指引明年需求向好。具體而言,2022年前三季度國內公開招標市場風電新增招標量76.30GW,同比增長82.10%;其中海上風電新增招標容量11.40GW,同比增長1040.00%,貢獻較多增量。我們預計2022-2024年國內新增風電裝機分別約48GW、70GW、85GW,同比增速分別約0.90%、45.83%、21.43%,若后續風電核準制大面積轉為備案制,則項目審批效率有望提升,需求或將上修。
海風成長加速,海纜、樁基有望受益于當地需求提升,漂浮式風電打開長期成長空間:根據我們的不完全統計,截至2022年12月5日,國內海上風電已招標未并網項目容量已超過17GW,我們預計2022-2023年我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量有望分別達到5GW、10GW,2023年的新增裝機容量增速或有望達到100%。從地區裝機結構來看,“十四五”期間,海風開發重心或從江蘇地區轉向廣東、山東地區,在當地提前布局產能的樁基、海纜企業有望憑借屬地優勢獲取較多本土訂單。此外,深遠海漂浮式風電已經進入示范階段,示范項目與海南萬寧商業化項目的逐步落地有望為系泊鏈打開廣闊市場空間,頭部企業有望受益。
國產替代持續推進,軸承、滾子發展空間廣闊:由于風電軸承尚未完成
國產化替代且價值量占比較高,風機平價競爭時代,整機廠商具備較強國產化降本訴求。在海外軸承廠普遍漲價背景下,國內產品性價比優勢或進一步凸顯,掌握大兆瓦主軸軸承、齒輪箱軸承量產技術的國內企業有望領銜國產替代;此外,專業化第三方軸承廠或憑借規模化生產帶來的成本優勢與技術優勢,逐漸提升自身市占率。
投資建議
風電招標量維持高位,整體需求景氣持續驗證,海上風電高增長進入兌現期。整機價格持穩有助于穩定產業鏈盈利中樞,大宗原材料價格松動有望修復中游盈利能力,產業鏈方面,建議優先配置業績增速有望匹配或超越行業需求增速的海風、國產化替代環節的龍頭企業。海風方面,海纜、樁基環節或受益于2023年海風需求同比翻倍式增長;此外,深遠海化是海風長期發展的大方向,漂浮式風機項目逐步落地或帶動錨鏈環節需求快速增長。國產替代方面,海外軸承廠漲價背景下,國內軸承性價比優勢有望凸顯,掌握大兆瓦主軸軸承量產技術的企業有望領銜國產替代,同時國內專業化第三方滾子廠商或憑借成本優勢,提升市場份額。
推薦東方電纜、漢纜股份、大金重工、海力風電、泰勝風能、天順風能、五洲新春、新強聯、恒潤股份、金雷股份、日月股份、三一重能、運達股份、金風科技等,建議關注亨通光電、起帆電纜、寶勝股份、天能重工、長盛軸承、力星股份、明陽智能等。
關鍵詞: